洛錦看著這一幕若有所思。音蓮的事,她聽玉蘭說過。音蓮和玉蘭是相遇可以說是一場悲劇。那年大旱,農夫顆粒無收。不想餓死孩子,走投無路的父母隻好把孩子賣給販賣人口的伢子。玉蘭和音蓮是一個村的,關係也比一般人要好。幾經轉手,兩人一同被沈家買去做侍女,倒也算其中好命的。音蓮卻在幾次被轉手的時候,也留下跛腳的殘疾,身體也一直很病弱。本來沈府是不想收下她的,卻挨不過玉蘭苦苦的哀求,沈夫人才發慈悲收下了音蓮。這也一直是音蓮的心病,使得她的性格一直有些孤僻,一直沒間斷的服藥,也讓她身上殘留著去不了的苦澀味道。玉蘭一直很照顧音蓮。也許是來自一個地方,也許是憐惜她的苦命,玉蘭總是偷偷地關照音蓮。沒少私下裏給她些銀兩。要不是玉蘭的幫助,音蓮估計連買藥的錢都會缺少。
可是現在玉蘭出了事情,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
用來做桃花酥的花瓣也不是哪一朵都行的。非要那半開不開,最最嬌嫩的那朵才行。不過畢竟是做糕點的,用來裝花瓣的籃子也不是很大。
兩人約莫不到一個時辰,裝滿了籃子就欲離開。其間幾次經過洛錦棲身的桃樹,都沒發現洛錦的存在。
待等兩人走遠,洛錦驀地坐起身,默默地看著兩人離去的背影。翻身跳下桃樹,伸了個懶腰,一個躍身就不見身影。
……
這世間的事,雖說因果循環,卻也總是看得見果,卻尋不到那個因。既然是不經意的種下的因,又怎麼能容易推測得到結果。
何坤起初隻是將沈家的事當成一般富家小姐與情郎私奔的老調子劇情,卻沒想到自己的主子竟然也對沈家的事關注了起來。偏偏又給自己出了個啞謎,實在是讓人費解。何坤展開飛魚給自己傳來的密信,上麵一朵桃花正妖嬈地綻放。這是何意?何坤緊皺著眉,腦海裏全是沈家的繁盛驚豔的桃林。莫非是桃園有蹊蹺?主子提醒自己,目前有幾路人馬都在關注著沈家。那麼沈家到底有什麼魅力?這些人又想從沈家得到什麼?何坤怎麼也想不明白。沈敬德已經去世,家中除了沈夫人和沈鶯鶯再無他人,到底是什麼東西引得這麼多人的關注?難道沈敬德去世前曾經留下過什麼價值連城的寶物,或者是一個驚天的秘密?又是何人擄走的沈鶯鶯?又是何人殺死的季清泓?鄭桓又在哪裏?這殺人失蹤案和沈家的秘密又有什麼關係?
太多的疑問盤旋在何大人的心底,讓他絞盡腦汁。隻希望先找到沈鶯鶯和鄭桓再說,也許隨著他們的歸來,一切的謎題就能夠真相大白。
……
洛錦將季清泓的殺人案和鄭桓的失蹤案放在一起思索。首先,這沈鶯鶯與季清泓私奔是鐵定的事實。不管出於什麼動機,季清泓想把沈鶯鶯帶離沈府的意願都是事實。沈夫人將季清泓趕離沈府,看來是不同意他和沈鶯鶯的親事。
季清泓死的地方已是洛陽邊界。根據死亡時間,他帶著沈鶯鶯逃走的速度可不算慢,這樣看來兩人一定是晚上就離開了洛陽。城門已關,兩人是怎麼出的城?其次,這沈鶯鶯能半夜從沈府逃出,如果沒有人幫助,洛錦是絕對不信的,那麼這個幫助沈鶯鶯的人說不定知道一些什麼內情。這個人,一定要找出來。
最後,最可疑的就是這個沈府。雖然沈老夫人表現的鎮靜,但是焦急的神情並不是作假。她是真的很擔心沈鶯鶯的下落。隻是讓洛錦奇怪的是,不管怎麼說,與人私奔都是件有辱門風的事。但是,從一開始,沈夫人就大張旗鼓的派人去尋找,弄得下人人人皆知,好似沒有一點想要遮掩的意思。難道,沈夫人如此看重沈鶯鶯的安危,以至於完全不顧沈府的名聲?還是,她早就知道,私奔之事根本瞞不住人?更或者她有其他的打算?
洛錦想了想,還是決定先去調查一下這個季清泓。她通知司馬策向知州大人建議派人按照馬車的線索在城內巡查。季清泓帶著一個女子行路,雇輛馬車是最佳的選擇。然後與司馬策一同去季清泓的住處查探。
季清泓的住處並不難找。他時常做些替人寫家書的活來賺些生活費。所以他家附近的街裏鄰居都知道他的住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