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
賞景遊人,虔誠香客,以及期待沾沾龍虎山仙氣的江湖豪客,多如過江之鯽。
不管是在市井百姓還是達官顯貴眼中,龍虎山都是一個個天師神仙所在的仙家府邸,曆代天師華居此地,守龍虎山尋仙覓術,坐上清宮演教布化,居天師府修身養性,幾乎每隔一兩代就會有龍虎山天師飛升的傳聞流出。
對於信奉天大地大不如自己拳頭腰間武器管用的純粹武夫而言,龍虎山則是一座江湖上繞不過去的山頭,曆代龍虎山掌教從來都是世間少有的高手,天師府身負指玄秘術的道人也是足以壓倒任何一州一地江湖,現任掌教張重陽老而彌堅,是江湖上公認的陸地神仙。
道教真人一入一品即指玄,之後並無金剛天象兩境,修為大成即是陸地神仙。
龍虎山有閉關十年後修得十八重玉皇庭,成為陸地神仙的張重陽,佛門聖地雲林寺自二十年前的空度聖僧圓寂後,也新出了一個修得佛門大金剛的空慈聖僧,當前三教中似乎隻有儒家聖人尚未出現。
不過那群以天下為己任的讀書人最不可以常理度之,機緣一到,說不定眨眼間就讀書讀出了個儒聖。
龍虎山建有大小道觀八十一座,道院三十六座,十餘個道庵,眾星拱月般散落在天師府四周,各有真人坐觀清修。
道觀不少,但香火最旺遊人最多的還是天師府,龍虎山大小道士難免人手不夠,讓不少慕名而來的訪客自行遊覽。
假小子雖然是個大大咧咧的性子,但明顯家門對她有過大家閨秀的培養,腹中學識不淺,同樣跟李天南是初次到訪龍虎山,對這座仙氣縈繞的府邸卻是了解頗深,一路上說得頭頭是道。
從踏進天師府引經據典的“山本名雲錦山,第一代天師於此煉丹,丹成而龍虎現,因以山名”,到後麵的每一道門上曆代天師親筆寫下的對聯,假小子都如數家珍,若不是看著李天南是個實打實的江湖人,其他香客遊人都會以為是書香門第出來的公子,在諄諄不倦地教導自家書童。
或許是因為信佛的緣故,李天南對龍虎山抱有敬意,但也沒達到虔誠香客的那般崇敬,此次與假小子兩人意見一致地來龍虎山,隻是作為一個純粹的江湖人士,來看一看這座屹立江湖數百年風雨不驚的宗門。
當得知龍虎山還是世間武學重地時,出門半個月有餘自詡已經是個江湖人士的假小子又多了一個心願,除了先前的求平安符求靈丹,還想著能夠親眼見一見傳說中的陸地神仙。
不知不覺來到了香客敬香的神堂,路過功德箱時,身無分文的假小子把手一攤,“拿來。”
李天南對假小子的熟門熟路頗為無奈,隻好低頭去掏錢袋子。
路過的一位身穿樸素道袍的年輕道士停下腳步,輕聲提醒道:“這位施主,不用香火錢,一樣可以請香許願的。”
假小子燦爛一笑,“我這是第一次來天師府,等會還得求幾個平安符,若是光許願不捐香火錢的話,我怕求不到平安符跟龍虎仙丹呢。”
年輕道士皺眉不語,若隻是求平安符的話倒還好辦,上香許願完後,神堂旁邊隨意可取,但龍虎山的上品靈丹可就沒那麼好求了。
畢竟每次龍虎山真人開爐煉丹,精心挑選良辰吉日築壇畫篆不說,光是耗費木炭硫磺丹石藥材便是無數金錢,而且每次開爐不過百來顆丹藥,其中大半要送往京城,留在龍虎山少數丹藥還得應付前來求丹的各路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