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力競爭的時代已來臨
雖然資訊是力量有一句話說“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廣博的人能超越他人”;話中的“知識”也可以“谘詢”來代替,那麼就變成“資訊就是力量”。
以前的社會中,擁有大量資訊的人的確能處於優勢而占上風。比如說:美國的印第安酋長由於年紀大,生活經曆豐富,所擁有的知識當然比別人多,所以才能受到族人們的尊敬;而巫師則比別人具有更多的醫學及藥物資訊,因而擁有次於酋長的地位。再以戰爭為例,能得到愈多敵情,取勝的機會就愈大。
從前,大阪的商人因為能早一步知道堂島米的行情,所以先以低價購運加以囤積,日後再加價賣出,趁機撈上一筆。同樣地,第二次大戰後的日本企業就跟大阪商人一般,如果能比別人早先得到美國的企業資訊,就能取得領先地位,那時的企業就是如此競爭循環下去。廣告亦然,擁有豐富訊息的人,才能訂立良好的廣告計劃,在企劃競爭上才能占上風。以前,大家隻想如何早點得到更多更正確的資詢,應可說是利用資訊力來競爭的時代。
但是,現在由於大家的資訊能力沒有太大的差異,可說已經變成擁有同樣資訊條件的時代。譬如說想得知有關行情的訊息,你隻要打個電話略事查詢,就可清晰明了市場動向,別
由於資訊過於泛濫,其中或許夾雜著互相矛盾的資訊,錯誤的資訊也會藏於其間。如何能在這麼多的資訊中挑選正確的訊息,借此導引出正確的結論和方針,就完全要看你個人的分析能力了。
由“博學型”改變成“分析型”的人1976年,日本作家屋太一的小說“粗心大意”,就是利用豐富的資料來描寫進口石油大幅度減少後,會對社會人們造成什麼嚴重的情況,此書所采用的相關資料,全是眾所周知的。作者使用任何人都能輕易得到的訊息,運用其優異的分析力及想象力將之加以整理歸納,帶給讀者很大的衝擊。
資訊社會剛開始起步時,許多擁有廣泛資訊的博學型人物相當受到尊敬;但時至今日,除了豐富的資訊之外,更要能將問題適時且正確地解決,以便達到目標。所謂分析型的人就能做到上述的要求,而在這個時代嶄露頭角。
2沒有分析力就難以生存
任何人都要有分析力今後將是分析力掛帥的時代,分析力的差異,會使自己和他人之間造成一段差距。但分析力絕不是很特殊的能力,它是任何人都具備且每天都使用的,隻不過不被人們意識罷了;這多半是因為人們不能體會分析力的影響,或者是使用分析力的效果不太好。
例如,汽車司機常一麵駕車一麵收聽交通資訊,而考慮要走那條路線,以避免塞車及盡快到達目的地,這就是根據資訊和道路地圖來分析判斷;如果司機沒有具備如此的分析力,縱然能挑選交通不擁擠的道路行車,還是有繞遠路、花費太多時間的情形。人們常常會在上下班的交通尖峰時間內,無意識的分析在第幾節電車下車會最靠近出口處;考慮交通人員罷工時,該乘坐哪條路線的車,或者是在哪個車站換車等等。象這樣充分利用分析能力挑選利於上下班的途徑,就能使你又快又輕鬆地到達目的地。
家庭主婦也同樣要運用分析力家庭主婦在市場購物時,也應該運用分析力。首先決定菜單,然後再看看同樣的蔬菜,那一家賣的比較便宜;或某商店在拍賣青花魚,就應該變更一下菜單去買青花魚。如此地運用分析力來購買便宜的食物,才能燒出美味又經濟的菜色。
遊戲也要運用分析力我們隻要仔細觀察小孩子玩的遊戲,就知道他們相當具有分析力。例如,塑膠模型玩具如果搞錯次序.就不能順利組合;所以在還未動手之前,就要先將全體或部分玩具加以分析歸納;玩紙牌也是一樣,像脾氣、心髒病……,這些簡單的遊戲,也都要靠分析能力才能取勝。
我們往往認為隻有在企業上,才需要運用分析力,事實上人們經常在日常生活、遊戲中及各種場合無意識的運用分析力。
因此,如果能運用正確的分析法和分析順序,再配合不同的情況加以體會,於日常生活上就能做正確的判斷,這對改善生活品質將大有助益。
3利用分析力謀生的人
醫師、評論家等人分析力絕不是一種特殊的能力,但也有特別需要此能力來從事工作的人。例如,醫師就是靠分析來從事診斷工作,因為他完全要仰賴分析力診斷患者,首先必須詳細問出患者的症狀,再對患者的脈博、體溫、驗尿、驗血與心電圖的結果加以分析,然後決定病名以對症下藥。雖然有人指,責現代的醫師完全靠儀器檢查從事醫療工作,不過專門的知識和技術仍是應該具備的,且醫師如果沒有分析病情的能力,就失去醫生本來的意義了。
與司法有關的人士,也是靠分析力來從事工作。比方說,警察的搜查工作就要搜集證據加以分析,查出涉嫌之人;英國有名的夏洛克·霍姆斯偵探故事,就完全在描述分析力的運用。而檢察官的職責就是調查移送地檢處的嫌犯,分析此人是否需要公開的審判,以便決定起訴與否;法官則是根據證據來判定嫌犯有無罪責,所以和律師一樣,都是靠分析力工作的人。
其他象棒球評論家或解說者,同樣要利用分析力來從事工作。例如,棒球專家觀察打擊者的姿勢、肩膀是否過度用力、右肘是不是過於提高、視線目標等來分析其優缺點。
小學老師同樣需要依靠分析力從事教學工作,他們分析兒童的能力跟性格,想出一套配合方法做教案,同時做升學的指導,替兒童推薦適合的學校等……,這樣的教學法對兒童的一生影響深遠。
廚師也要有分析力廚師也需運用分析力來安排菜單:例如根據顧客的口味來選擇食物的項目,以便提供一套完善的食譜:若煮出不合客人胃口的菜肴,表示這廚師沒有運用高明的分析力,所以不能算個好廚師。
在企業的領域裏,則完全要依靠分析力。超級市場采購人員的分析力,會影響超級市場的營業額;采購的內容最好是實用、新奇、價錢不貴、能夠很快售出購入等效益較好的東西。而其他象人事人員、推銷員、宣傳人員,接待客戶的女職員,甚至經營者,都可說是靠分析力吃飯的。總之,如果沒有分析力,就無法安穩的生存在這個時代。
依靠分析力來謀生如今把分析力做為號召謀生的不乏其人,其實自古以來就存在這種行業,隻不過為了適應時代要求而不斷推陳出新罷了。比方說,現代的產品太過複雜,於是化學工業公司的“分析中心”,需要性便提高不少。被稱為“智囊團”的研究機關,也是以“經濟分析”、“景氣分析”等來標榜;而研究公司(research)也是以“市場分析”、“消費者分析、“流通分析”等做號召。你絕對料想不到利用分析力來吃飯的人,竟是如此之多!
4有分析力便有好頭腦
由資訊來源導引出方針的過程我們常說“那個人頭腦很好”,到底什麼樣的人才算腦筋好呢?有人說就是腦筋轉得快、血液循環順暢、頭腦敏銳、聞一知十的人。但我認為所謂“腦筋好”乃是指得到資訊到引出結論與方針的過程良好而言。
人們經常由外界獲得的資訊來做判斷,再采取行動;頭腦好的人跟一般人獲得的資訊並無不同,但其處理方式則和別人有所差異;其引出的結論與方針特別正確、有創見,有時還象是全新的資訊,獲得結論方針的過程,也比一般人短得多。
輸入同樣的資料,但卻輸出不同的東西,生產的速度也不同。這就表示頭腦好的人,能充分利用分析力,以最簡便迅速的方式,對問題做最好的處理。
“笨孩子”的判斷有一則題為“笨孩子”的笑話:父親對孩子說:“你應該多動腦筋,不要一天到晚添麻煩,讓爸媽擔心,象你這種孩子,真讓我頭疼。”聽了老子的這番話,兒子立刻跑去請大夫;大夫一進門就全身上下地檢查他父親,可是診斷不出病因,正歪著頭想:“沒有毛病叫我來幹嘛?”這兒子看見醫師歪頭的動作,就飛也似的跑去葬儀社安排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