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八章,千帆竟流(2 / 2)

“皇上,您今日已經批閱了四個時辰了,休息一陣,明日再閱吧。”一邊的侍候的老太監弓著身子勸道。李世民附身拾起朱砂筆,晃了晃頭,道:“百姓日夜受難,朕怎能安寢。一閉眼,腦海中便是死去的萬千子民,朕身為國主,卻無力護一方太平,於心有愧啊。”

老太監道:“皇上要以龍體為重,若是皇上病倒了,如今的局麵又要誰來掌控是好啊。”

李世民重新拿過一本奏章,道:“吩咐禦茶坊給朕準備些濃茶,你先退下吧。”

老太監猶豫了片刻,歎口氣道:“老奴這就去安排。”說罷,轉身向門口走去,忽然門外傳來一陣喧嘩聲。老太監出門去,隻見長孫無忌正在階梯之下,兩名侍衛將其攔住,長孫無忌一臉怒像。

“長孫大人,這麼晚還有事見皇上?”

長孫無忌打了個拱,道:“張公公,皇上可已入寢?老臣有急事奏報。”

老太監道:“皇上今日批閱了一整天的奏折,如今正是疲倦之時,長孫大人有什麼事,不如明日早朝時再談也不遲啊。”

長孫無忌道:“此事緊急,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還請公公務必通告一聲。”老太監有些不悅,但還是轉過身去,喃喃道:“皇上雖然貴為天子,但是終究不是神人,這樣一直勞累下去,終究會頂不住的。”

長孫無忌聞言,心中也重重一歎。時間點滴過去。他在太極宮台階之下來回踱步,等著老太監再次出現,感覺時間過了許久,他都準備再次衝進去了,隻見老太監又再次出來,躬身道:“長孫大人,皇上召見。”長孫無忌一喜,三兩步便從台階上跨了上去。

一進門,隻見李世民一邊捂著頭,顫抖的手還在奏章上寫畫圈點。見他進來,這才擱下筆,長孫無忌上前行禮,李世民免過,道:“輔機,這麼晚有何事要緊啊?”

長孫無忌激動地從袖子中掏出一本奏折呈上,道:“臣在奏折中已經寫明,請皇上過目。”李世民接過奏折,皺了皺眉頭,不過還是慢慢打開,閱覽了幾行,忽然雙眼一睜,神情激動的一直看到最後。奏折一合,李世民拍案大叫了一聲“好!”

長孫無忌道:“臣聽聞這位韓世貴乃是揚州第一富商,也是一位有誌之士。當年太祖皇帝討伐前朝之時,韓世貴曾經奉出了五十萬兩銀子作為軍餉。前一陣遭難的不僅是長安城,還有雲南大理,蜀東酆都,江南洪都等地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失,而洪都的災情幾乎全靠韓家獨木支撐,如今才得以緩解。不過韓世貴轉而向長安發起援助,倒是出乎意料之外。”

李世民一時激動,眼中有些晶瑩閃爍,他忽而大笑道:“輔機,你說得沒錯,大廈將覆,必有我大唐男兒力挽天傾。這等義舉,正說明我大唐希望未滅,百姓的希望未滅啊!”

“皇上仁術治國,這也是必然之象。事到如今,各方節度使調動皆無亂象,如今更有義士相助,重振河山,指日可待。”

李世民道:“他們的船隊什麼時候能到長安?”

“臣也是接到飛鴿傳書,他們目前還在海上,估計還要三日之後才能趕到。”

李世民點頭,道:“三日之後,朕親自前往碼頭迎接!”

翌日,清晨,韓府。

令狐玉兒梳妝完了,正理好了床鋪,打開門向廚房走去。這個時候估摸著令狐公就快要退朝了。回到家還能待上一個時辰才去禦林苑值守,這個時候把藥熱好,回來的時候應該正好。

按照冉傾珞的方子抓的藥,令狐公服用了幾天,病情已經明顯有所好轉,也不必再告病在家,有精神他便會去朝中值守,敬業可嘉。

今天陽光出奇的好,雖然還是清晨,但是已經有蟬躁之聲,玉兒著了一身淡青紗衣,便如朝霞一般柔美。

她剛剛出了門,隻聽得身後遠遠的傳來一陣笑聲。玉兒轉身過去,隻見令狐公慢慢從門外走近來,紅光滿麵,麵帶笑容。玉兒迎上前去,接過他手中的玉笏,道:“爹爹這麼開心?有什麼好事啊?”

令狐公扶須笑道:“揚州韓家來人了,來了上千艘大船,這下長安的百姓有福了。這是長安城百姓的喜事啊。”他忽又拍了拍玉兒肩膀,道:“當然,也是我韓家的喜事!”

玉兒聞言,臉上忽然漫上了一抹潮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