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此時後悔莫及(2 / 2)

“我知道了,”這個時候,閔入手忽然靠近聞人瀾,伸出手來挽住聞人瀾的手臂,然後低著頭,輕聲地說道,“還好有你在,在我的身邊,不曾離去……”隻是聲音分外輕飄,如果不是聞人瀾一心放在閔如水的身上,肯定是聽不到的。

一邊走著,聞人瀾忽然抿嘴笑了起來,剛好這一幕被正偷瞄聞人瀾的閔如水看了一個正著,於是,閔如水華麗麗的臉紅了。

“你能夠說出這一句話,我滿心歡喜。”說完,聞人瀾朝閔如水的額頭上印上一吻。剛好此時有風吹來,路旁的紫薇花瓣洋洋灑灑地從枝頭上飄落,有些調皮的花瓣紅著臉落在兩個人的發間,衣服上,兩個人都是天人之姿,看起來像是一幅用筆描繪不出的美好畫卷。路過的人們都忍不住拿出相機手機,想要留住這美好的一瞬間。後來這畫麵被網友以照片的形式發布到網上去了之後,導致聞人家族的股價突然漲了不少,一時間傳為美談。還有杜甫草堂旅遊人數暴增,這都是後話了。

“要是杜甫生活在現在,這麼大的一塊地,早就是一富豪,可惜的是生不逢時。”從詩史堂出來之後,兩個人朝著柴門走去,在路上,閔如水忽然這樣說著,像是在為杜甫歎息一般。

柴門的左邊是掐受航軒,右邊是水竹居,兩個人從柴門進來之後,站在院子裏,正麵對的是或許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草堂,木製房間,屋頂上是厚厚的茅草。聞人瀾站在院子裏,忽然就想起了杜甫的那一首詩《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麵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歎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這一首詩寫的是杜甫自己的數間茅屋,表現的卻是他憂國憂民的情感。杜甫先後在此居住近四年,創作詩歌240餘首。這也是為什麼研究杜甫的學者們可以不去研究杜甫的出生地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也可以不去探討杜甫到底是不是逝世在洞庭湖的某艘小船上,但是,一定會好好的仔仔細細的兢兢業業的研究成都的杜甫草堂,原因大概就在這裏了。

聞人瀾忽然開口說道,麵上有些動容,“如果,杜甫當初能夠得到這麼一大塊地,並且富裕的話,定會建上‘廣廈千萬間’,然後用來,‘大庇天下寒士’的,畢竟,他就是這麼一個人。這樣的情懷是值得人敬佩和尊重的。”

於是,兩個人忽然都笑了起來。不過,兩個人並沒有走進房間裏去看,而是在外麵停留了一下,便手拉著手朝著‘少陵草堂碑亭’走去。

少陵碑亭是杜甫草堂最具代表性的碑亭建築之一,它是一座以茅草作頂的亭子,內樹有一石碑,鐫刻“少陵草堂”四個大字,筆力渾厚,筆姿秀潤,是果親王允禮所書。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果親王送達賴進藏,經過成都,特拜謁草堂,留下此手跡。此景點是杜甫草堂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之一,人們常常將其作為茅屋的象征。

從少陵碑亭離開,可以看到不少的嬌小的梅樹栽種在周圍。如果杜甫在世的話,冬天的時候肯定會圍爐煮雪閑話吧。白居易就曾經在《問劉十九》裏寫過‘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白居易在詩中描繪了美酒新釀,雪夜邀飲的溫馨氣氛和摯友情深,把酒夜話的動人情懷。想必是極好的。

走在路上,閔如水歎氣了一聲,眉間似有憂愁,“梵高是那樣的,杜甫還好一點,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時候,都沒有什麼人惦記牽掛,反倒是走了以後,身價飆升,作品大賣,好像所有的人都忘記了曾經他們潦倒窘迫過。看啊,這個世界好像就是這樣的,人也是的,總是在失去之後才會後悔才記起要好好珍惜。可是,真正知道的明白的做了的,又有多少人呢?可惜……”

可惜我也是裏麵其中的一員,此時後悔莫及,已經無法挽回了。世人可歎,自己亦是,好不到哪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