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柑4號原產日本愛媛縣,為池田溫州蜜柑的芽變類型。1924年鑒定並推廣,1966年引入我國,全國各溫州蜜柑產區都有分布。
果實扁圓形,中等大,果形指數0.74,單果重107克;果麵橙色,較光滑;肉色深,致密,囊壁厚韌,不太化渣;果汁酸甜,味濃鬱,鮮食品質中上等,加工製罐適應性好。果實在11月中下旬成熟。
樹勢較強,樹姿開張,枝條密生,葉片較大而平展。
與南柑4號性狀相似的品種還有林溫州蜜柑,都具有果實扁平、風味濃鬱、豐產優質、較耐貯運等特點,同為加工和鮮食皆宜的優良中熟普通溫州蜜柑。
筲晚熟溫州蜜柑這類溫州蜜柑品種一般樹勢強,樹冠較高大,枝粗葉大,果實糖酸含量高,風味濃,成熟期在11月下旬或12月。代表品種有大津4號、青島、石川等。
大津4號原產日本神奈川縣,為十萬溫州蜜柑的實生變異類型,1977年品種命名並登錄。20世紀90年代引入我國,今浙江、湖南、重慶、四川、湖北有少量分布。
果實大,整齊,橙色,皮稍厚;果實含糖量高,含酸量中等,風味濃,品質優;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成熟,一般不易浮皮,但成熟後久留不采,仍會浮皮。豐產,隔年結果現象嚴重。
樹勢強,樹姿開張。枝條分枝角度大。葉大,平展。
大津4號為日本新近選育的高糖係普通溫州蜜柑,主要特點:成熟晚,風味濃,品質好,適宜鮮食和加工。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青島溫州蜜柑要高0.5%~1.0%,較青島溫州蜜柑早1周左右成熟,為溫州蜜柑的晚熟優良類型。
青島溫州蜜柑原產日本靜岡縣,為尾張溫州蜜柑的芽變類型,1950年選出,1965年推廣。1977年引入我國,目前四川、重慶、浙江、江蘇、湖北等地有零星分布。
果實扁圓形,中等大,平均單果重130克;果麵橙色,較光滑;果汁含糖量高,含酸量中等,風味濃;囊壁較厚韌,不太化渣。
果實12月上中旬成熟,一般不浮皮。豐產,較耐貯運。
樹勢強旺,枝梢較直立,葉片大、平展。
青島溫州蜜柑為高糖係品種,適合露地和保護地栽培,其果形和風味在晚熟溫州蜜柑中屬最好之列,適宜鮮食和加工製罐,在日本栽培十分普遍。幼樹生長旺,結果較遲,初果期常出現粗皮大果,品質不良,隨後此種現象會逐步消失。
2.橘類
(1)本地早橘
本地早橘又名天台山蜜橘,原產浙江黃岩,主要產於浙江東部沿海地區,江蘇、湖南、湖北、四川、重慶、陝西漢中、甘肅武都均有少量栽培。
果扁圓形,中等大,縱徑3.5~4.5厘米,橫徑4.5~6.2厘米,單果重80~120克;果頂部廣平,頂端深凹,柱痕多開裂呈假臍狀;果基部廣平,果蒂平生,蒂周有放射狀溝紋;果麵平滑或略粗,橙黃色,油胞大,凸出,凹點稀,小且深;果皮薄,僅厚0.2厘米,易剝離;中心柱較小,空虛;囊瓣7~11瓣,易分離,囊壁薄。每100毫升果汁含糖9.0~9.7克、檸檬酸0.50~0.69克、維生素C20.69~23.05毫克,可溶性固形物11.3%~12.3%,果肉濃橙色,柔軟化渣,汁多,風味濃。每果種子5~13粒。果實在11月中下旬成熟。
樹勢強旺,樹姿較開展。分枝多而密,枝梢細短而硬。葉菱狀橢圓形,先端漸尖,頂端凹口明顯,基部楔形。
本地早果實中等大小,味濃甜,汁多化渣,既為鮮食佳果,又是加工糖水橘子罐頭的優良原料。
本地早中已選出了一些優良變異類型,如少核類型新本1號、黃斜3號、早熟本地早等。前兩者果實較小,基本無核,風味品質更優;後者的成熟期較普通類型早20天,豐產優質。這些優良類型都可以開發利用。
(2)冰糖橘
冰糖橘於1953年從陝西城固縣橘園鄉選出,為朱紅橘的實生變異類型。1983年通過鑒定,在漢中、安康等地推廣,陝西漢中、安康等地有栽培。
果實高扁圓形,中等大,縱徑4.6厘米,橫徑5.8厘米,單果平均重72~88克;果頂平,柱區微凹,部分有小的乳頭狀突起;果基部平圓,有短放射溝;果麵平滑,朱紅色,油胞細密、微凹或平生;果皮薄,易剝離;中心柱較大,空虛;果肉柔軟多汁,化渣,味甜。每100毫升果汁含糖9.58克、檸檬酸0.75克、維生素C38.7毫克,可溶性固形物11%~12%。每果種子8~12粒,多胚或單胚。果實在11月中旬成熟。
樹勢強健,樹姿開張。枝梢長而細,有短刺。葉菱狀橢圓形,長9厘米,寬3.2厘米;葉柄長1厘米,翼葉線形。
冰糖橘肉嫩汁多,風味較濃,品質良好,但不耐貯運。耐寒性強,能耐-9℃低溫,在-10℃低溫下,骨幹枝受凍,但仍能恢複樹冠。因此在我國柑橘北緣地區可適當發展。
(3)弗來蒙特橘
弗來蒙特橘是美國育成品種,為克裏曼丁與椪柑的雜交種。1964年美國開始推廣,1980年我國首次從墨西哥引進,今重慶、四川、湖北、江西等地有少量栽培。
果實扁圓形,中等大,單果重130~150克;果頂部廣圓,頂端淺凹,基部平,果形端正整齊;果麵較光滑,鮮紅色,富光澤;果皮較薄,包著緊,質脆,較易剝離;囊壁薄,果肉橙紅色,脆嫩化渣,風味甜而少酸,富香氣。每100毫升果汁含糖9.26克、酸1.1克、維生素C31.40毫克,可溶性固形物11%。種子小,通常每果10粒左右。果實在11月下旬成熟,成熟後可掛樹貯藏至翌年2~3月。
樹勢中等,樹性較直立。枝條短而較細密,幾無刺。葉片較小,長橢圓形。
本品種結合了克裏曼丁和椪柑的優點,果形和色澤漂亮,肉脆味優,食用方便;甚豐產,采收、上市期長。缺點是種子較多,易出現隔年結果,可作為中熟優質鮮食寬皮柑橘品種利用。
(4)金諾橘
金諾橘又名巴基斯坦橘,為柳葉橘和王柑的雜交種,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育成,它與韋爾金橘為姐妹種。1979年從美國引入我國,重慶、四川、湖北有分布。
果實高扁圓,中等大,果形指數0.82,單果重120~140克;果頂部廣平,頂端淺凹,柱痕大,常成臍孔狀;果基部較窄,蒂周有短反射溝紋;果麵橙色,光滑;果皮薄,包著較緊,較易剝離;果肉脆嫩多汁,較化渣,酸甜適度,風味濃。每100毫升果汁含糖11.7克、檸檬酸0.97克、維生素C24.9毫克;果實可食率71%,出汁率52%。種子較多,一般每果10粒以上,種子小,多胚。果實在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底成熟。
樹勢強,樹冠高大,樹姿開張,枝葉密生,近無刺。
金諾橘的優點是果形美觀,風味好,豐產性強,適應性廣,易栽易管,較耐貯藏;上市期較長,果實采收上市期可從11月下旬至翌年3月。缺點是種子較多,如不控製掛果量,容易隔年結果,並引起樹體早衰。
(5)紫金春甜橘
紫金春甜橘是廣東省紫金縣於20世紀60年代從當地晚熟甜橘品種“三月紅”中選育出,1985年通過省級鑒定。
主產於廣東紫金、惠陽、肇慶等地。
果扁圓形,較小,縱徑3.0~3.5厘米,橫徑4.0~5.5厘米,單果重45~70克;果頂部平,頂端微凹;果基部平圓,蒂周淺凹,有短而淺的放射溝紋;果麵平滑,橙黃色,油胞平生;果皮薄,易剝離;中心柱空虛;果肉軟,味清甜。每100毫升果汁含全糖11.3克、檸檬酸0.30~0.54克、維生素C22.7毫克,可溶性固形物12%~13%、固酸比29.7。種子少,平均每果1.7粒(成片栽培近無核)。果實在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成熟。
樹冠圓頭形。枝密,較細長。葉長橢圓形,長7.0~8.5厘米,寬2.5~3.0厘米,先端凹口明顯。
紫金春甜橘是廣東最晚熟的橘類品種之一,其外形美觀,果肉清甜爽脆,無核或少核,深受市場歡迎,有較大發展潛力。因其落花落果嚴重,需噴赤黴素(九二○)進行保果,才能取得豐產。
(6)滿頭紅
滿頭紅原產浙江黃岩,係由黃岩朱橘實生變異而來。在上海市郊、浙江黃岩等地有少量種植。
果扁圓形,中等大小,縱徑4.4~4.8厘米,橫徑5.4~6.5厘米,單果重81~100克;果頂部平圓,頂端淺凹,部分有乳頭狀突起;果麵暗紅色,較平滑;果皮薄,易剝離,撕裂後有朱橘的特殊香氣;囊壁薄,果肉橙色,細嫩化渣,酸甜適口。100毫升果汁含糖9.26克、檸檬酸0.59克、維生素C19.29毫克,可溶性固形物11.1%~12.2%。種子較少,每果5~13粒。果實在10月上中旬成熟。
本品種耐寒性強,豐產,果實成熟早,少核,汁多而渣少,品質較好,可作為我國柑橘北緣地區的早熟品種適當發展。
(7)馬水橘
馬水橘又名陽春甜橘、馬水甜橘,原產廣東省陽春縣馬水鄉。據記載,已有2000~3000年栽培曆史,陽春縣現有種植麵積0.7萬公頃,附近市縣有零星分布。
果扁圓形,較小,縱徑3.0~4.1厘米,橫徑4.7~6.1厘米,單果重40~80克;果頂部平,頂端淺凹;果基部平圓,蒂周有放射狀溝紋;果表麵平滑,光亮,橙黃色;果皮極薄,橘絡較少;果肉柔,汁較少,清甜,果渣較多。每100毫升果汁含糖11.85克、酸0.55克、維生素C17.29毫克,可溶性固形13%左右。每果種子10粒左右。果實在翌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成熟。
樹勢強,樹姿較開展。枝梢細長,較硬,無刺。葉片卵狀橢圓形,先端鈍尖,凹口明顯,基部廣楔形。
本品種晚熟,果實風味較甜,高產穩產,一般5年生樹單株產量25~30千克,因此頗受當地人民喜愛,近年發展較快。
(8)南豐蜜橘
南豐蜜橘又名金錢蜜橘、邵武蜜橘。原產江西南豐一帶,主產於江西南豐及其附近各縣及福建邵武、建陽和廣西南寧等地。
果小,扁圓形,縱徑2.5~4.8厘米,橫徑3.3~5.3厘米,單果重25~50克;果頂平,頂端微凹,柱痕不規則,偶有假臍;果基部平或圓鈍,蒂周有明顯的放射溝;果麵較平滑或較粗糙,淺橙色;果皮薄,易剝離;囊瓣易分離,囊壁厚韌。果實可食率68%,出汁率45%~55%,100毫升果汁含糖9.8~11.4克、檸檬酸0.66~1.08克、維生素C23.80毫克,可溶性固形物10.6%~13.5%。果肉柔軟,汁多味甜,微香,不甚化渣。種子少,每果2~5粒。果實11月上中旬成熟。
樹勢強,樹姿開張,較矮小。枝梢細密,叢生,無刺。葉卵狀橢圓形,先端漸尖,凹口明顯,基部楔形。
南豐蜜橘是我國著名的柑橘良種之一。其主要特點是果小皮薄,風味濃甜,豐產,較抗潰瘍病,但易感瘡痂病。果品很受國內外市場歡迎,在江西南豐及其附近區域,現已建成商品生產基地,種植麵積已達40萬~50萬畝。
1991年,廣西柳城華僑農場從大果南豐蜜橘中選出果大少核、豐產穩產、品質優良的新株係,命名為“東華蜜橘”。它主產廣西柳城。果實平均橫徑4.5厘米,縱徑3.3厘米,平均果重44克;種子少,平均每果0.7粒;果實在10月下旬成熟。
(9)年橘
年橘又名葉橘,原產廣東陽山、新會等縣。主產廣州附近地區,廣西梧州、蒼梧等地有分布。
果小,扁圓形,縱徑2.9~3.3厘米,橫徑3.9~4.5厘米,單果重25~36克;果實頂部廣平,頂端微凹,基部平或微凹;果麵平滑,橙黃色,油胞小而細密;果皮薄,包著較緊,易剝離;囊壁較韌,果肉橙色,柔嫩多汁,酸甜,風味濃。每100毫升果汁含糖9.2~11.1克、檸檬酸0.8~1.5克、維生素C36~40毫克,可溶性固形物10.5%~12.0%。渣較多。每果種子12~20粒。果實在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中下旬成熟。
樹勢較強,略開張。枝梢細長,近無刺或偶有短刺。葉片狹長,披針狀橢圓形。
年橘果雖小,但皮薄易剝,風味濃厚,較耐貯藏,在春節前後帶葉采收上市,表示新鮮和吉利,故有“葉橘”或“年橘”之稱,深受市場歡迎。廣東惠州的龍門現有種植麵積近1萬公頃。
(10)椪柑
椪柑又名蘆柑、白橘,原產我國廣東和福建一帶。在廣東稱椪柑,在雲南稱白橘,在福建和廣大的三北地區(東北、華北、西北)果品市場則都稱為蘆柑。
椪柑果大,果肉脆嫩甜香,汁多化渣,品質優良,是寬皮柑橘鮮食品質最佳品種之一。它對氣候的適應性相當廣,在年均溫20~22℃,最冷月均溫9~13℃,絕對最低氣溫>-4℃,≥10℃的年有效積溫6000~7700℃的南亞熱帶及類似氣候類型地區種植,果實品質最佳。熱量條件低於上述水平,則產量下降,果實變小,果皮包著緊,含糖量減少,酸度增加,耐貯性提高;如熱量條件高於上述水平,果實糖酸含量明顯減少,果皮變粗厚,品質變差。
我國椪柑的主要產區是福建泉州市的永春和漳州市的長泰、南靖,廣東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湖南的懷化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及浙江的衢州市等。此外,在台灣、四川、重慶、雲南、貴州等地也有廣泛種植。
椪柑在我國栽培曆史悠久,品種類型多樣。椪柑依形態特征可分成冇蘆、硬蘆和潮州蘆3類。冇蘆因品質稍差,目前已很少見;硬蘆栽培最廣,從中已選育出許多不同成熟期和無核或少核的優良類型。
潮州蘆又名高蒂係椪柑(福建)、粗皮椪柑、台灣椪柑,原產我國,主產台灣、福建。
本品種的主要特點是果身較高,果實較大,肉質脆嫩,果汁較少,風味濃甜,品質優良。我國台灣栽培的椪柑多屬此類。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與珠海市廣海良種進出口公司於1985年選出的大果、少核、質優的新株係85-1椪柑也屬此類型。
硬蘆又名八卦蘆,我國原產,為椪柑的主要栽培類型。我國各柑橘產區均有栽培,以福建、湖南、廣東、廣西、浙江、四川等地栽培較多。
果實中大至大,兩端平或狹平,基本對稱,高扁圓形,縱徑4.9~7.6厘米,橫徑5.4~8.1厘米,單果重120~180克,大者200~250克;果頂部平或狹平,頂端廣凹,柱痕周圍有放射溝;果基端平或微凹,部分具短頸;果麵較粗糙,油胞密、凸出。果實可食率71.8%,出汁率53%,每100毫升果汁含糖10~13克、酸0.5~0.8克、維生素C25~30毫克,可溶性固形物11%~13%或更高。果肉脆嫩,風味濃甜,汁多,清香,爽口,化渣。每果種子11~18粒左右。果實在11月下旬成熟。
硬蘆的主要特點是果實大,果頂有明顯放射溝紋,肉質脆嫩,風味濃甜爽口,品質佳,豐產穩產,較耐貯運,為我國南方寬皮柑橘主要栽培類型之一。福建永春、湖南懷化、廣東珠江三角洲及廣西等椪柑主產區栽培的多屬此類型。目前我國發展的椪柑優良株係也多由此類型衍生而來,如長源1號椪柑、和陽2號椪柑、東13椪柑、試18椪柑、新生係3號椪柑和一些無核類型。
無核椪柑我國已在硬蘆中選育出多個椪柑的無核芽變或人工誘變類型,如黔陽無核椪柑、溪南無核椪柑和廣東的輻育28號等。其中,黔陽無核椪柑和溪南無核椪柑分布範圍較廣,栽培較多;前者主要分布在湖南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懷化和邵陽,後者主要分布在福建的漳州、龍岩等地。
果實中等大,扁圓至高扁圓形,一般單果重120克左右;果實頂部廣平至平,頂端微凹;果麵橙至橙黃色,較平滑,有光澤,油胞點小而密、凸生;果皮包著略緊,易剝離;肉質嫩而脆,汁多化渣,酸甜可口,味濃清香。果實無核。果實在11月下旬至12月初成熟。
無核椪柑的枝葉、花果形態特征與普通椪柑幾無區別。通常果實較小,果麵較平滑,包著較緊,皮薄,肉質更脆嫩多汁。適應性和抗逆性與普通椪柑相同,凡能種植椪柑的地方均可種植無核椪柑。
無核椪柑的品質明顯優於普通椪柑,很受消費者歡迎,因此有很大的生產發展潛力。但其果小,在推廣時要注意說明。
太田椪柑為普通椪柑的實生變異類型,日本育成,1983年注冊推廣。我國於20世紀80年代初由日本引進,目前重慶、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和浙江等地有栽培。
果實性狀與硬蘆相似,不同處是少核,一般每果僅4~5粒,酸度較低。果實成熟較早,10月底至11月上中旬成熟,比普通椪柑成熟早20~30天。
太田椪柑早熟豐產,少核優質,在我國各地表現良好,很受歡迎,有一定發展潛力,可作為椪柑不同成熟期的配套品種在椪柑產區適當發展。由於結果能力強,極易形成大小年,故生產上要特別注意疏花疏果,防止樹體因過量結果而早衰。
岩溪晚蘆是1981年在福建長泰岩溪青年果場普通椪柑園中發現的遲熟變異種。1994年通過福建省品種審定,1996年通過全國果樹品種審定。福建長泰,廣東潮汕、東莞,四川成都、眉山、樂山等市及雲南、台灣省等地區均有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