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鄉村寶兒
--------------------------------------------------------------------------------
話說中國南方有個省,叫廣東省。廣東省有個市,叫清遠市。清遠市有個縣,叫陽山縣。說起陽山縣可能大家沒有怎麼聽說過,但是這個縣可不簡單。為什麼?因為你們還不知道曾經有位大文學家,也就是唐宋八大家的韓愈曾經在這裏做過縣令。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孟縣人。這個小子很是可憐,三歲就死了父母沒了依靠。可是韓愈的嫂子是個好人,收留了韓愈,並把他撫養成人。因為如此,當韓愈的嫂子死後,韓愈還專門為嫂子服孝了三年。這小子從小就蠻懂事,小時受叔父們影響,加上自身聰明,從而‘五歲能讀,十三歲能文’,著實替嫂子和叔父們掙了一口氣。
然而韓愈的命運並不順暢,直到貞元八年,韓愈才在故相鄭餘慶的幫助下出了名,並順利地考上了進士。然而韓愈性情戇直,口無禁忌,所以做官很不順利。後來又因口無遮攔得罪了當時的皇帝老兒唐德宗,皇帝老兒心想,你這小子也賊膽大的,連老子也敢頂撞,於是便把韓愈貶到了陽山做縣令。這可鬱悶死韓愈了。心裏想著,難道直言不諱也是錯?說出事實也要被貶?真理何在啊?最後韓愈才明白:說話要看對象,一樣的話換個人就不一定喜歡聽。所以韓愈後來就看人說人話,見鬼就說鬼語。可憐韓愈聰明一世,直到現在才明白這個淺顯的道理。
來到陽山後,看到陽山是個窮鄉僻壤的地方,韓愈就更加的鬱悶了,接連幾年都哭喪著臉。還一時興起提了一個:‘天下第一窮處也’的題詞。從此陽山被冠上了窮的惡名,直到了現在,陽山縣還是個貧困縣,是省裏的扶貧對象。不過當時可樂壞了這裏的百姓了,因為來了個愛民如子的好縣令啊!皇帝老兒不是伯樂,可陽山的老百姓都是伯樂。唐宋八大家的人到過的地方百年以後還不得變成著名的曆史景觀啊?到時的旅遊也是一個開發掙錢的項目啊!韓愈來後將老百姓的狩獵改成了種糧食,還開設私塾和製定了許多的惠民措施。老百姓得了韓愈的不少恩惠,聽說當時的人都喜歡將自家孩子取名為“韓”,以資紀念。可是現在沒有這回事了,也不知道真假。不過韓愈曾經到過的地方現在倒是成了旅遊之地。不過由於縣裏沒有太多的宣傳,也就沒有什麼的影響力了。不太為外人知曉罷了。
陽山有個鎮叫杜步鎮,鎮上有個村叫白須公村。為什麼叫白須公村?說來話長,這裏麵有兩個說法:第一種:話說白須公的第一代祖先因為躲避明朝的戰亂而從京城逃到了南方,一支在英德的黃花鎮一帶定居下來,一支就到了陽山。當時的祖先看到這裏山清水秀,依山傍水,端的秀麗異常,宛若仙境。不由的想起了陶淵明桃花源記裏的桃花園來。雖然這裏沒有桃花源的桃花,但也是個不錯的環境。所以就在這裏定居了下來。本來這一行人也沒有幾號人,隻有近親家屬,在這裏蓋了幾間的屋舍,沒有取名叫什麼村。後來由於和旁近的村落通婚,人員漸漸的增多起來。也不知道為什麼,在這裏的人每個都能活的很是長壽,所以常常可以看到白胡須的老人,旁村的人就以白須公來稱呼這個村子了,而村裏人也以此為傲,接受了這個名字。從此白須公就成了這個村的村名。
第二種是說法是:這裏曾有一個白須的老人,住在村裏的一個山洞裏。因為廣東的粵北地區是屬於石灰岩地帶,每座山都是石頭組成,之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山上有植物和樹木,是因為其地表上覆蓋有薄薄的一層泥土而已。由於是石灰岩的地貌,所以山中的奇岩怪洞也不少。就白須公的附近就有好幾個,有三丫山的銀岩,白岩山的白岩,黑岩,後崗山的山頂岩。這裏的岩是這裏的土話,其實就是洞的意思。其中有一個岩是最具神秘性的,因為傳說這個洞很深,可能從前麵直穿到山背。而且黑的不的了,一般的如果你用手電筒進去的話,根本看不到一米的範圍,而且就算是新電池的手電筒照明進去的話,用光電池裏麵的電了還沒有走的到盡頭。而且傳說在這個洞的盡頭有一口很深的潭,潭水清澈,但是沒有誰下去過,隻知道很深很深。村裏人怎麼知道很深很深呢?因為有人試過,用了十幾擔的籮繩綁住了一塊的石頭投下潭裏,直到放完繩子還感到沉手,顯然是沒有到底。你想想這有多深?也許你不知道籮繩是什麼,蘿繩就是係在籮筐上的用於挑擔的繩子。一個籮筐的繩子就起碼有兩米長,一擔就是四米,十幾擔就是四十幾米。如果一層樓3米計算,四十幾米就是十多層的樓房這麼高。但是還沒有到底呢。當時就嚇壞了在場的村民了。由於這兩個原因,所以村裏的大人都告誡小孩們不要到銀岩去玩,不然就要受皮鞭之苦。萬一不小心掉進了潭裏,誰也沒有這個膽下去打撈啊!
然而白須老人就住在銀岩,村裏的人經常看到這個老人。這個老人不同於一般的老人。第一是這個老人的頭有異於一般的人,顯得特別的大。而且眼睛也是特別的大,而身材卻特別的小,整體的感覺是很不協調。不過他穿了比較寬大的白衣服,一身的白,讓人看起來比較舒服。白須老人從不和村裏的人說話交涉,而村裏的人看這個老頭古怪,也沒有人多大的搭理他。
由於外麵戰亂頻繁,所以瘟疫橫行。也不知道誰在外麵受了瘟疫的感染,回來後把全村的人感染了,於是恐怖就在村子裏彌散開來。到處都充斥著死亡。這個時候白須老人及時出現,用草藥把村裏的人都救活了。可是白須老人在不久後卻失去了蹤影,村裏的人再沒有看到老人。後來村裏的人為了紀念他,於是就起了個白須公的村名。這就是白須公村名的第二個由來。
白須公村裏有個孤兒,叫寶兒,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來到村裏的。隻記得是狗兒在牛臀山的一個角落發現他的。當時寶兒穿著破破爛爛的衣服,像個乞丐,但是又沒有討飯的缽,說起來更像個流浪的娃兒。看年齡也是七八歲左右,當時昏迷在草地上,剛好狗兒發現了他。狗兒是一個孤兒,九歲的時候就死了父母,不過狗兒之前經常跟父母在田裏幹活,所以對養牛耕田的事也通通會做,在村裏的叔叔伯伯的幫助下也能養活自己,雖然說不是富裕的人家,但是養活自己也是綽綽有餘的。狗兒當時14歲,但看起來已經像一個小夥子。
狗兒看到寶兒也是蠻可憐的,就把寶兒放到牛背上,把寶兒帶回了家。寶兒醒後卻不記得自己從哪裏來,是哪裏人,為什麼會昏倒在牛臀山上。好像什麼都記不起來了。不過他倒是還記得自己叫寶兒。狗兒以為寶兒是附近村裏哪家的娃兒,於是就四處打聽附近有誰家丟了孩子,可是沒有人家說丟了孩子,有一兩個丟的也不是這麼大的娃兒。沒有辦法,找不到寶兒的家人,也隻好讓寶兒暫住在自己家了。
不知不覺幾年過去了,寶兒也由九歲的小娃子變成了一個帥氣的小夥子。不過寶兒這個娃兒越是長大了就越是乖巧,家務事和地裏的事,不管什麼事都能做。著實幫了狗兒的不少忙。而且嘴特別的滑,逢人就叫,見人就喊,村裏的人都覺得他很有禮貌,都十分喜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