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萬三老爺(1 / 3)

知道我認識瑤姬後,沈茂對我的戒心幾乎消失了,在回去的路上和我談了很多。原來當年沈茂被瑤姬救上岸時那個道士已經死在了岸上,當時他隻是覺得死得很慘,別的也沒多想什麼,可是萬萬沒想到自己竟因此惹上了官非。由於那個道士的屍體被人發現後報了案,衙門追查時發現有人看到最後和那個道士在一起的人便是沈茂,而且沈茂也的確是去過岸邊,也就是凶案現場。為了趕快結案,衙門硬說沈茂是殺人凶手,而沈茂也找不到任何對自己有利的證據,唯一能證明自己沒有殺人的瑤姬他也找不到了。此事他在多年後的現在再次遇到瑤姬時才弄明白,原來當年瑤姬將媯婆婆最心愛的生銀花送給了沈茂,她怕媯婆婆發現後責罰自己,於是就悄悄地出逃了,逃得遠遠的。所以之後沈茂再來此海岸找她,便找不到了。這樣一來,可苦了當時的沈茂,唯一的證人找不到,眼看就要被判斬首了,奶奶嚇得跑去找沈茂的爹娘。原來這沈茂的爹娘就是賣身在沈萬三府上做長工的,一聽兒子命不久矣,痛得他們直想投井自殺。正哭鬧著,剛巧沈萬三散步至後院聽到了。要說這沈萬三還真是個大善人,一看情形,也不顧什麼主仆尊卑,先上前來穩住了夫妻二人,然後便向餘奶奶打聽情況。這一聽把他氣得直罵昏官,雖說這所有證據都對沈茂不利,可單憑這點憑什麼就說沈茂殺了人呢?沈茂的親生爹娘一看沈老爺子是這麼個態度,心想機會來了,趕快求求老爺吧,興許兒子還有救呢!這沈萬三當時已經有了不小的家當,在鎮上也算得上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心想這衙門無非是想盡快結案,見這沈茂無錢無勢的自然欺負他,如今自己替他出個頭,求個情,捐點銀子也就能把人要回來,畢竟那道士也不是沈茂殺的,所以沈萬三很輕易地便答應了這兩口子救他們的兒子。雖說所有證據都對沈茂不利,但畢竟沒有直接證據證明他殺了人,所以沈萬三也就花了點銀子在衙門裏上上下下打點了一番,向縣太爺討了個人情,在縣老爺的指示下,雇了個人跑去衙門作個偽證說看見殺人的凶手另有其人。縣老爺有了這麼個台階,自然順著下,立馬把沈茂給無罪釋放了。那個所謂看見的凶手分明就是憑空捏造的,自然查來查去查不到,最後這案子隻得擱在那,反正像這樣破不了的案子也多了去了。更何況那是個遊方道士,幾個月前才來到本鎮,也不知道為什麼在這裏租了個房子一住就是幾個月,但索性的是他平時沒什麼朋友,所以估計也沒人會為他討公道,這事兒也就算這麼了了。其實這對沈萬三來說算屁大點事,然而對沈茂的一家來講卻是天大的恩德,就算撇開這人情不說,光是沈萬三為救他花去的銀子對他們這樣的家庭來說恐怕一輩子都賺不回來。老餘兩夫婦心想兒子在外麵忍饑挨餓,還受人欺負的,倒不如以此為借口讓兒子也過來當長工得了。可是這話一出口,兒子不樂意了,倒不是因為沈茂不願意來沈府為奴,也不是他過河拆橋準備賴掉沈萬三這筆帳,其實為隻為他那個年邁的奶奶。沈茂是個孝順的孩子,而且從小又是奶奶一手帶大的,現如今奶奶年邁,你叫沈茂如何忍心丟下她進府為奴呢。老餘夫婦聞聽此言,也是淚如雨下,自己已經無法照顧老娘了,如今還要將她唯一的精神寄托奪來,留她一個人生活,即便自己可以常求人捎些東西去貼補老娘,可是留老娘孤零零的一人,恐怕她是活不下去的,不尋短見才怪。沈萬三財大氣粗,這點小錢對他而言絕對是九牛一毛,他本來也沒指望過他們會還,尤其當他知道沈茂的想法後,十分感動,非但不要留沈茂做長工,還把他爹娘的賣身契給撕了,好讓他們一家團圓。老餘夫婦感激涕零,連連磕頭,卻不肯離去,表示兒子既然在外麵照顧老娘了,自己也能安心,老爺子對自家的大恩大德今生便做牛做馬以報恩德。沈萬三拗不過他們,也就隨他們去了。

我聽到這,感覺沈茂的情分也應該就此和沈萬三盡了,這後來又如何成了沈萬三的兒子,就連姓也改了。莫非是他奶奶去世了之後,他便了卻心事,回去為沈萬三賣命了?那也不對啊,就算這樣,他最多是個奴仆,如何此刻卻成了沈家的二公子?許是他看出了我滿臉的疑惑,便將緣由道了出來。

當他回家後,發現了牆角那盆瑤姬送他的生銀花,他心想如果瑤姬說的是真的,那麼還沈老爺子這點錢應該不難吧。當下就用瑤姬講的方法試了一下,果不其然長出銀子來了。沈茂足足花了一個月時間,集齊了不少銀子給沈萬三送去還債。

沈萬三原本倒真的隻是想幫幫他們而已,從不曾想過什麼回報,如今看到沈茂帶著那麼多銀子來,他倒著實一愣,這下真有了點想法。據沈茂的描述是說沈萬三並沒有要他的錢,直說他們有緣於是便認了他作義子。老餘夫婦因為感激沈萬三的大恩大德,所以讓兒子跟著沈萬三姓了。何況這老餘夫婦當初是賣身進沈府的,那時便改姓沈了,現如今也不差兒子一個。沈萬三所有孩子中,隻有老大比沈茂大了一點,所以時間一長外麵的人都稱他為二公子。沈茂號稱沈萬三對他很好,自從認了他做義子之後,他和奶奶都搬進了沈府。沈萬三還花錢送沈茂進學堂培養了他,並視老餘夫婦為親信,將自己外地的一部分生意交由他們打理,老餘也從長工升級到了掌櫃,並將老母接在身邊隨時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