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初過,南方已是春暖花開,冷冽的寒風卻仍在北方席卷。茅山是中國著名道教名山,上清派發祥地,道教稱之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
初春時節,狀若鵝毛般的大雪下了幾日,終於停息了勢頭。天空已然放晴,銀裝素裹的茅山被積雪籠罩,山間鬆柏錯落有序,偶有驚鳥飛起,濺得鬆柏積雪聳落一地。
茅山山腳下金壇縣的村民議論紛紛,原因無他,茅山上乾元觀裏人稱老仙師的孫女考上了燕京大學,聽說還是一個高考女狀元。
這可了不得,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那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金壇縣的孫縣長聽聞以後也是趕來慰問,發放補助金。生性淳樸的鄉裏鄉親都來上門祝賀,人來人往絡繹不絕,道賀聲熱鬧非凡。
春見山容,夏見山氣,秋見山情,冬見山骨。
相傳漢元帝初元5年(公元前44年),陝西鹹陽茅氏三兄弟來茅山采藥煉丹,濟世救民,被稱為茅山道教之祖師,後齊梁隱士陶弘景集儒、佛、道三家創立了道教茅山派,曾引來諸多文人墨客留下詩篇。
1938年9月,日寇掃蕩茅山,焚毀了90%以上的道院房屋。"特殊時期",茅山道院又遭損毀,建築物多已頹廢,隻剩一間偏殿乾元觀得以保存。
老仙師白眉垂耳,雙鬢飄胸,真實年齡亦無人知悉。村中有古稀之人談其年少時看到老仙師便是這般模樣,耳不聾眼不花,走山路依然健步如飛,一直未曾有變。
老仙師與人和善,一身醫術精湛,濟世救人從不收人錢財,隻在門前放一柳藤筐,被醫者憑心而為,從不多問,深受村民崇敬。
其孫女是在門前的柳藤筐中撿到的,不知父母何在,既然無姓,從柳筐而得,茅山有雲曰女道媚為靈,男道瞳為天,那便叫她柳媚吧。就這樣,一老一少在這乾元觀中生活了下來。
落日西陲,夜幕逐漸來臨,前來道賀的眾鄉親也已下得山去,老仙師對著正在收拾房舍的柳媚說道:“媚兒,不要忙了,明天你就要去開學了,今天早點休息吧。”
柳媚看到須發皆白的爺爺,一股酸楚湧入心間:“爺爺,我不想去上學,您年紀大了,我要在家伺候你。”
老仙師聞言哈哈大笑:“乖孫女,你看爺爺老的走不動了嗎?傻丫頭,你進屋來,爺爺有事情要交代。”
老仙師說完進屋,腳尖一點,便縱身躍上房梁,取下來一個古樸的檀木箱子。
老仙師頗有深意的看著柳媚說道:“丫頭,自從我將你從柳藤筐中抱回來,已經十七年了,你現在已經長大了,明天你也要走了,有些話也是時候告訴你了。”
“你知道為何從你三歲開始,我除了教你習武之外,為什麼每天早晨還叫你練的那種奇怪心法嗎?”
“孫女不知,爺爺,那是為什麼呢?”
老仙師喝了一口清茶後,徐徐的說道:“我在你很小的時候就用靈珍異草給你淬煉身體,教你修煉乾元心法,就是為了給你開靈魅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