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共產黨宣言》在中國的收藏(1 / 3)

《共產黨宣言》在中國的收藏

史海鉤沉

作者:張德明

《共產黨宣言》是卡爾·馬克思和弗裏德裏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也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第一個綱領性文獻,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重要標誌。由馬克思執筆寫成。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在倫敦第一次以單行本問世,它全麵係統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出共產主義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曆史潮流。

20世紀初,《共產黨宣言》傳入中國,影響和培育了無數革命者,促使他們由激進的民主主義者轉變成為共產主義戰士。從收藏的角度來看,從1920年至今,《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有幾個比較重要的版本,這些承載著中國特殊曆史時期精神文化的紅色記憶,作為燎原星火,在這片古老大地上曆經艱難,最終催生了共產主義運動的蓬勃發展。

陳望道譯本

《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主義入門經典,此書氣勢磅礴,富有鼓動性。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正醞釀成立中國共產黨,陳獨秀、李大釗兩位共產黨的創始人在北京讀過此書的英文版,深為讚歎,二人都認為應當盡快將此書譯成中文。於是,戴季陶向陳望道提供了《共產黨宣言》日譯文本,陳獨秀通過李大釗從北京大學圖書館借出《共產黨宣言》的英譯本,供陳望道對照翻譯。1920年2月下旬,陳望道秘密回到老家浙江義烏分水塘村翻譯《共產黨宣言》。1920年4月,他將《共產黨宣言》譯完,隨即攜譯稿到上海,準備在《星期評論》連載,但在他到上海的第二天,該刊便停刊了。恰在這時,陳獨秀的《新青年》編輯部也剛到上海不久,應陳獨秀之邀,陳望道參加了《新青年》編輯工作。當時陳獨秀、李達、李漢俊、陳望道經常在一起討論馬克思主義和建黨問題,於是便組織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 籌備建立中國共產黨,印行《共產黨宣言》成了當務之急。當時印刷經費十分緊張,為此,陳獨秀跟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商議,維經斯基當即就籌措一筆經費。隨後,就在辣斐德路(今上海複興中路)成裕裏12號,租了一間房子,建立了一個小型印刷廠,取名“又新印刷廠”,印刷廠承印的第一本書就是陳譯本

《共產黨宣言》。

陳譯本《共產黨宣言》首版封麵五分之四的篇幅是馬克思肖像,這是中國境內在印刷品上第一次出現馬克思的肖像,也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此版共印了1000冊,很快售盡,但人們發現封麵把《共產黨宣言》錯印成了《共黨產宣言》,於是,同年9月在改正版麵後進行了第二次印刷,封麵馬克思肖像也由紅色改印成藍色,再版又印了1000冊,依然很快售完。到1926年5月止,已經重印17版之多。

《共產黨宣言》第一版中譯本是豎排平裝本,用5號鉛字排印,報紙印造,全書內文共56頁,每頁11行,每行36字,豎版直排,頁側印有“共產黨宣言”的頁邊字,字下注有漢字小寫頁碼,全書專有名詞均在詞後括號附注英文原文,以供讀者對照。封麵紅印是1875年馬克思半身肖像,肖像下麵自右向左橫題“馬格斯”3字,肖像上麵大字橫題書名《共產黨宣言》。《宣言》上麵用小字標注“社會主義研究小叢書第一種”字樣,下麵標注“馬格斯、安格爾斯合著”“陳望道譯”等字樣。尾頁為版權頁,寫有“一千九百二十年八月出版”“定價大洋一角”“印刷及發行者社會主義研究社”等字樣。書的尺寸是18.1cm×12.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