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賞識教育”與班主任工作(1 / 1)

淺談“賞識教育”與班主任工作

治教經驗

作者:崔紅衛

班主任工作是一門管理人的藝術,要把五六十人的集體帶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很多有價值的管理藝術值得我們去探討和實踐。在此,我想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麵談談管理藝術中的“賞識教育”。教育是一個複雜的、係統的工程,“賞識”和“批評”是教育的兩翼,我們不能將它們割裂開來,孤立地偏重一方麵而摒棄另一方麵。一味地批評縱然不可取,但一味地賞識也會帶來負麵的影響,導致“問題學生”的產生,這類孩子往往聽不得批評,一說就急,就離家出走……

我們麵對的是未成年的學生,他們身上同樣承受著來自各方麵的壓力,如果我們把師生關係看成是貓和鼠的關係,連一點表揚都吝嗇的話,對學生的關愛就無從談起,整個集體也會像死水一潭,學生始終生活在處處籠罩著陰霾的日子裏。羅曼·羅蘭說得好:“要散布陽光到別人心裏,先得自己心裏有陽光。”“賞識”就如和煦的陽光,能使瀕臨枯萎的小樹重現生機,能使學生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裏健康成長。教育學研究認為,“賞識”是思想教育不可或缺的方法。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如果受到別人的稱讚,他就會感到愉快和喜悅。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曾經誇張地說,一句好的讚詞能使他不吃不喝活上兩個月。人人都想得到別人的讚許。對別人成績的稱讚,既是一種鼓勵和肯定,又是一種信任和友好。試想,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別人經常稱讚你,你的感覺又如何呢?

學生在得到關愛的同時,也會愛他們的學校,愛他們的老師,愛他們的班集體。學生沒有好壞之分,隻有性格之別,所以,班主任老師要以成長的觀點、發展的理念來看待學生和對待自己的工作。我們不僅要培養高學曆的人才,更多的是要培養普通勞動者,我們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健康的心理:情緒穩定,積極向上,熱愛生活,沒有不必要的緊張感和不安感,具有充分的自信。讓每個學生健康地成長,是我們每一個教師的責任。

當然,對學生的稱讚,要恰如其分,不宜濫用,其分寸把握不好,也會適得其反。在這方麵我的具體做法是:

在日常工作中,我會細心留意每個學生的閃光點,找準機會,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老師對他的了解和重視。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如果得到了相應的尊重,他們所產生的動力是不可估量的。有一句話這樣說:老師可以把好學生推上絕路,老師也可從“泥潭”中拯救靈魂。這話實不為過。

洛克在《教育漫談》中這樣說道:“教育的錯誤正和配錯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洗刷不掉的。”魯迅也說:“惡意的批評,如在嫩苗的地上馳馬,那當然是十分快意的事情,然而遭殃的是嫩苗。”因此,在批評學生時我總是慎之又慎。批評過後,記在工作筆記中,記上被批評學生屬於哪一個層次,因為什麼批評,在什麼環境下,學生的反應如何等等。之後,利用課堂提問、班會等時機表揚他,肯定他某方麵的優點,讓全班學生知道,老師沒有因為他犯錯而嫌棄他,如果說這個學生挨批時,心裏還像有褶皺的衣服的話,那麼表揚的話就會像熨鬥一樣把褶皺熨平了。

總之,育人工作既要有科學理論的指導,又要注意方法和技巧的應用。我們要以“賞識”為基礎,以“嚴”為標準,以“巧”為工具,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育人之路。

【作者單位:河南省濟源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