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2 / 3)

(2)製造錯誤:即使設計是正確的,如果製造設備時發生錯誤,也會成為事故、隱患。在生產關鍵性部件和組裝時,應特別注意防止發生錯誤。常見的製造錯誤有加工方法不當(如鉚接代替焊接),加工精度不夠、裝配不當、裝錯或漏裝了零件,零件未固定或固定不牢。工件上的刻痕、壓痕、工具造成的傷痕以及加工粗糙可能造成壓力集中而使設備在運行時出現故障。

(3)安裝錯誤:安裝時旋轉零件不同軸,軸與軸承、齒輪齧合調整不好,過緊過鬆,設備不水平,地腳螺絲未擰緊,設備內遺留工具、零件、棉紗而忘記取出等,都可能使設備發生故障。

(4)維修錯誤:沒有定時對運動部件加潤滑油,在發現零部件出現惡化現象時沒有按維修要求更換零部件,都是維修錯誤。當設備大修重新組裝時,可能會發生與新設備最初組裝時發生的類似錯誤。安全裝置是維修人員檢修的重點之一。安全裝置失效而未及時修理,設備超負荷運行而未製止,設備帶“病”運轉都屬於維修不良。

員工培訓缺陷:教育培訓不夠,未經培訓上崗,操作者業務素質低,缺乏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不懂安全操作技術,操作技能不熟練,工作時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態度不負責,受外界影響而情緒波動,不遵守操作規程,都是事故的間接原因。

管理缺陷:管理缺陷包括勞動製度不合理,規章製度執行不嚴,有章不循,對現場工作缺乏檢查或指導錯誤,無安全操作規程或安全規程不完善,缺乏監督,對安全工作不重視,組織機構不健全,沒有建立或落實安全生產責任製。沒有或不認真實施事故防範措施,對事故隱患調查整改不力。安全管理缺陷是事故發生的間接原因。

設備事故的安全防範:選購合格的設備:首先,要根據生產需要、技術要求,選購合格的設備,同時,在設計製造上要有安全防護功能。如回轉機械要有防護裝置;衝剪設備要有保險裝置;有些設備係統要根據需要設有自動監控、自動控製裝置;易燃易爆場所要選用防爆設備等。

做好設備的安裝、調試和驗收:凡是新投入使用的設備,無論是選購還是自製的,無論是需要安裝還是不需要安裝使用的,都要按設計規定,對設備的技術性能、質量狀態、安全功能進行全麵驗收。發現問題時必須加以解決,並經過試運行確認無誤時,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為設備安全運行提供良好的環境:良好的環境是設備安全運行必備的條件。例如,固定設備的布局要合理,有必要的安全操作空間,有必要的防汙染、防腐、防潮、防寒、防生物損害等設施,從而使環境中的溫度、濕度、光線等都能達到設備安全運行的要求。流動性的設備環境也非常重要,要達到安全運行的要求。

為設備安全運行提供人的素質保障:凡是從事設備管理的工程技術人員、操作使用人員和維修人員,都要經過管理、使用、維修設備相關知識的學習,經過考核合格後上崗。要有自我預防、控製設備事故的技能。其中,危險性較大的設備,如鍋爐、起重設備等特種作業人員,要經過專業培訓,使其成為愛護設備、熟悉性能、懂維修保養、會操作使用、能排出故障、具備應變能力,並經過考試合格後,持證方可上崗操作。

建立安全法規,保證設備安全運行:建立、健全安全法規是規範人們的行動、強化設備安全管理,保證設備安全運行的法製手段。例如,建立設備管理機構責任製,明確職責;建立設備安全運行資料,做好設備運行記錄,掌握設備運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建立設備檢修規程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等,並要做到有章必循、違章必究、執法必嚴。嚴禁違章指揮、違規作業,從而確保設備安全運行。

做好設備的定期維修:按照設備事故的變化規律,定期作好設備修理,是保證設備性能,延長使用壽命,鞏固安全運行可靠性的重要環節。設備修理的種類,按照設備性能恢複的程度,一般分為小修、中修、大修3類。同時又分為檢查後修理、定期修理和標準修理。其中,標準修理適用於危險性較大的設備,如起重器等,到達規定的維修時間無論設備技術狀態怎樣,都必須按期進行強製修理。關於設備維修的具體內容和方法,要按照各自設備的維修規定,嚴格執行,確保設備安全運行。

做好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設備的維護保養是為了防止設備劣化、保持設備性能而進行的以清掃、檢查、潤滑、緊固、調整等為內容的日常維修活動。各種設備的維護保養內容各不相同,可據需要進行。例如,傳動裝置要定期注油、帶有加熱功能的罐體要定期查看絕熱層是否損壞等。

做好設備運行中的檢查:設備檢查,一般分為日常檢查和定期檢查。日常檢查是指操作工人每天對設備進行定項、定時檢查,可以及時發現、消除設備異常,保證設備持續安全運行。定期檢查是指專業維修工人協同操作工人按期進行檢查。通過檢查,查明問題,以便確定設備的維修種類和修理時間,從而消除設備異常狀態,確保設備安全運行。

吸取事故教訓,避免同類事故重複發生:設備事故發生後,要組織技術人員進行認真討論分析,從中確定設備事故的原因。從而有針對性地采取安全防範措施,如健全安全法規,改進操作方法,調整設備維修周期,以及對老舊設備更新改造,避免同類事故重複發生。

10)做好設備的更新改造:根據需要和可能,有步驟、有重點地對老舊設備進行更新和改造,並按規定做好設備報廢工作,是保證設備安全運行、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設備使用至老化期,由於性能嚴重衰退,不僅影響正常生產,導致事故發生,而且由於延長了設備的使用時間,相應增加了檢修次數和材料消耗。同時,由於精度降低,也能導致質量事故。因此,該報廢的設備必須報廢。

設備安全操作要點:電氣設備操作安全:電氣設備事故是工廠企業中較為常見的危害。在生產過程中,如果缺少安全措施和安全知識而未能及時發現異常情況並采取措施,缺少安全管理使運行和維護不當,設備絕緣和自然老化、靜電等,均能造成電氣事故,使人體遭到傷害,財產受到損失。因此,必須重視電氣安全,采取各種有效的安全組織措施和安全技術措施,防止各種事故發生。

電氣事故:幾乎每台發酵工程設備都涉及電氣。根據國外25000起工業火災事故統計,電氣引起的事故占總數的25%左右。

(1)電流傷害:電流傷害也稱為觸電事故,是人觸及裸露的或絕緣損害的帶電導體引起電流對人體的傷害,或人並未觸及這些帶電導體,而是由於電壓過高,在一定距離內發生放電從而對人體造成傷害。電流事故對人體造成的危害有兩種情況:一是電擊,是電流通過人體內部造成器官破壞;二是電傷,指電流瞬時通過人體的某一局部,造成對人體外表器官的破壞。電擊多數情況會致人死亡,所以是最危險的。

(2)電路事故:電路事故也稱電氣設備事故,指電器電路由於不正常的原因,如接地、斷路、短路等引起的火災、爆炸和人身傷害事故。如常見的三相電動機,由於一相斷路在運行中被燒壞;電線短路引起火災、爆炸;易燃、易爆場所的電氣裝置不符合要求而引起的火災和爆炸等,都屬於電路事故。

(3)靜電事故:靜電事故是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害靜電造成的事故。例如,在防爆場合,靜電放電火花成為點火源引起爆炸和火災事故;人體因受到靜電的刺激引發二次事故,如受到靜電刺激引起墜樓、跌傷等;在生產過程中,靜電會對生產產生妨礙,導致產品質量不良,造成生產事故甚至停工。

(4)電磁場傷害事故:電磁場傷害事故是指人體在電磁場的作用下吸收輻射能量造成頭痛、記憶力減退及心血管係統異常等傷害。工作在大型電器附近容易造成這種傷害。

電氣事故安全防範措施:針對電氣事故,在電器設備安裝和操作過程中一定要采取措施以防止事故的發生,安全操作要點如下:(1)絕緣:絕緣是保證電器設備的正常運行、防止觸電事故最常用、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它采用各種不導電材料將帶電導體與外界隔絕,使電流按照一定的通路流通。

良好的絕緣材料既是保證設備和線路正常運行的必要條件,也是防止人體觸及帶電體的基本措施。電器設備的絕緣材料隻有在遭受到破壞時才能除去,並立即更換新的絕緣材料。常見的絕緣材料有陶瓷、玻璃、橡膠、木材、膠木、塑料、布、絕緣紙、礦物油以及某些高分子材料。有些氣體也可以作為絕緣材料使用。當電壓很高時,絕緣材料會被擊穿,擊穿時的電壓稱為該絕緣材料的擊穿電壓。固體絕緣材料被擊穿後,其絕緣性能無法恢複。此外,電器設備的絕緣材料由於長期受環境條件如溫度、濕度、粉塵、機械損傷和化學腐蝕等影響,其絕緣性能降低甚至絕緣損壞,即為絕緣老化。一般在低壓電器設備中,絕緣老化主要是熱老化。

絕緣是保證人身安全和電氣設備無事故運行的最基本要素。電氣的絕緣性能可以通過測定其絕緣電阻、耐壓強度、泄漏電流和介質損耗等參數加以衡量,具體見有關專業書籍。

(2)屏護:屏護是指使用欄杆、護罩、護蓋、箱匣等將帶電體同外界隔絕開來,以防止人體或其他物體接觸或者接近帶電體引起事故。屏護的特點是屏護裝置不直接與帶電體接觸,所使用的材料對導電性能沒有嚴格的要求,但對其機械強度和耐火性能有較高的要求。為防止屏護裝置意外帶電造成事故,有一定導電性能的屏護裝置應實行可靠的接地或接零。例如,帶有電動攪拌的生物反應器上的電動機一般都有屏護裝置,車間的變配電設備要裝設遮攔或柵欄作為屏護。

(3)安全間距:帶電體與地麵之間,帶電體與其他設備之間,帶電體與帶電體之間需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這個安全距離就是間距。間距的作用是防止觸電、火災,過電壓放電,確保人體不能接近帶電體,避免工具或其他設備碰撞或過分接近帶電體造成放電、短路等各種事故。不同的電壓等級、設備類型、安裝方式、周圍環境要求的間距不同。操作者應充分認識間距的必要性,熟悉周圍帶電設備要求的間距,保證自己的動作範圍不超過間距的要求,必要時應在相應的設備上標明間距數據。

(4)接地和接零:電器設備的外殼或其他部分通過地線與大地之間良好的連接稱為接地,電器設備運行時不帶電的金屬部分與電網零線的連接稱為接零。接地和接零是防止人員觸電傷害的重要措施。

①保護接地。是將在正常情況下不帶電,在電故障情況可能呈現危險的對地電壓金屬部分同大地連接起來,把設備上的故障電壓限製在安全範圍內的安全措施,從而能夠起到對設備和人員的保護作用。

根據情況和用途不同,保護接地分為不同的種類:臨時接地和固定接地。臨時接地又分為檢修接地和故障接地;固定接地又分為工作接地和安全接地,安全接地包括:保護接地、防雷接地、防靜電接地和屏蔽接地。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如果所使用的電網沒有地線,則無論環境如何,凡由於絕緣破壞或其他原因可能呈現危險電壓的金屬部分,除另有規定外,都應采取接地措施:②保護接零。

電器設備保護接零當電動機的帶電部分碰連到設備的金屬外殼時,電流直接通過設備的接零線流回,形成較大的短路電流,短路電流觸發電源上的保護裝置(FU),切斷故障設備與電源的連接,達到保護的目的。

在這種電路中,除接零外,電路上還要采取一些重複接地措施,目的是確保零線與大地的良好連接,更好地起到保護作用。

(5)漏電保護器:漏電保護器也稱為觸電保安裝置或殘餘電流保護裝置,它主要用於防止由於間接接觸和直接接觸引起的單相觸電事故,還可防止因電器設備漏電而造成的電氣火災爆炸事故。有的漏電保護器還具有過載保護、過壓保護和欠壓保護、缺相保護等功能。

當設備或線路由於各種原因,如絕緣損壞人身觸電、設備短路等,出現漏電時,一般會出現兩種異常情況:一是三相電流的平衡遭到破壞,出現零序電流,即接零線上出現電流;二是某些本不應該帶電的部分出現對地電壓。漏電保護裝置就能夠檢測到以上異常信號,然後迅速動作切斷電源,從而避免事故的發生,實現對人員和設備的保護。

電器設備安全操作要點:①嚴禁在防火防爆車間或廠房安裝和使用非防爆設備,包括非防爆開關、儀表、照明、電動機等。換句話說,防爆車間或廠房內的所有電器都應是密封的防爆裝備。

②電器的支撐座應為非燃燒體,不允許在電動機旁堆放可燃物質,以防電動機起火時火勢蔓延。

③安裝合適的保護裝置。如果保護裝置是熔斷器,熔絲(保險絲)的額定電流應為被保護電器額定電流的1.5~2.5倍。

④長期沒有運行的電動機或其他設備,應在啟動前測量其絕緣電阻。接通電源後,如果電器設備沒有響應,應立即切斷電源,排除故障。電動機的連續啟動次數不能太多,一般不能超過3~5次,熱狀態下連續啟動次數不能超過1~2次,以免電動機過熱燒毀。

⑤對運轉中的電動機要加強監視,注意聲音、溫度、電流和電壓的變化,以便及時發現問題,排除故障。

⑥應經常維護電器設備,保持環境整潔,並要防雨防潮,保持軸承等轉動部件的潤滑良好。

⑦停電時,除特殊要求外,應將電源切斷。

⑧電器上嚴禁掛放一切雜物,包括工具等。

⑨電器設備更新或檢修需要斷電時,應與電工聯係,不得私自拆線。當停電進行電器檢修工作時,在電源開關處必須懸掛“禁止合閘”警示牌,並對電器采取臨時接地保護措施,照明、工作燈及其他臨時照明必須使用36V以下的安全電壓。

⑩生產車間的電梯要有專門電梯司機負責,司機要經過學習、培訓、考核,取得合格證後才能獨立上崗。在電梯處應有明顯的限重標誌,嚴禁電梯超負荷運行。載貨電梯嚴禁載人。司機無論什麼時候離開電梯時都要鎖上電梯門。進入電梯前,必須先伸手開燈,確認電梯在位方可邁步進入,以防高處墜落。電梯準備運行前應確保樓道電梯口門(花門)和電梯箱門關好,否則不準開動。電梯中所有的電器設備需保持良好接地,並保持幹淨,以免因汙垢產生接觸不良。如發現漏電,應立即停止使用,進行檢修。電梯停止使用和檢修、清掃時應將總開關關閉,以保證安全。當電梯控製失靈向下滑行時,不可向外跳,以免擠壓受傷。

嚴格遵守公司的一切有關電氣器設備操作的規章製度和程序。

10.2.2火災爆炸危險及安全操作:發酵工業使用的部分物料為易燃易爆物質,在化學反應和單元操作過程中具有燃燒和爆炸的危險,因此,在生產各環節中要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防止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

原材料性質及安全措施:(1)易燃液體:易燃液體是指易燃的液體、液體混合物或含有固體物質的液體,其閉杯試驗閃點等於或低於61℃,具有易揮發性、受熱膨脹性、流動擴散性、靜電性、毒害性,其危險程度由沸點和閃點衡量。當易燃液體閃點小於28℃、沸點小於28℃時,儲罐必須按壓力容器設計,並設置安全裝置和冷卻設施,如乙醚或二氯甲烷等。有些易燃液體具有較高的熔點,如二甲基亞碸熔點為18.5℃,環己烷熔點為6.5℃,這些易燃液體的儲存設備要有蒸汽或熱水保溫設置,當其蒸汽需冷卻時,不應使用冷凍鹽水,防止凝固堵塞管道引起危險。

(2)易燃固體和遇濕易燃物品:常見的易燃固體有二硝基甲苯、紅磷、白磷、黃磷、硫化鐵、烷基鋁等。這些物質應采取封閉設備儲存,隔絕空氣,遠離火源、熱源、電源,無產生火花的條件,對於與空氣接觸會燃燒的應采取特殊措施存放,例如,磷存於水中,二硫化碳用水封閉存放等。其次要加強場所的通風、散熱與降溫,並注意與其他物質分開存放。

常見的遇濕易燃物品有鉀、鈉、鋁粉、鋅粉、金屬氫化物、硼氫化物、三氯化鋁、二氯氧磷、五氯化磷、酸氯、保險粉等。這些物質應避免與水或潮濕空氣接觸,並與酸、氧化劑等隔離,比如將金屬鈉存於煤油中,儲存這些物質的倉庫應設在地勢較高處,保持室內幹燥,並有防止雨雪、洪水侵襲的措施。

(3)可燃氣體和加壓氣體:可燃性氣體如氫氣、乙烯、丙烷等輸送管道應采用接地的金屬管,保持正壓,並應設緩衝罐、止逆閥等,防止氣體斷流或壓力減小時引起倒流發生爆炸。在發酵工業生產中,氣體需加壓儲存、輸送、使用,主要有壓力容器、氣瓶、鍋爐等。這些特種壓力容器具有爆炸危險,是必須嚴加管理的特種設備。要做到壓力容器的安全使用,必須嚴格執行《壓力容器安全監察規程》《蒸汽鍋爐安全監察規程》《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暫行條例》等安全法律、標準。同時,還應抓好設計製造、竣工驗收、立卡建檔、培訓教育、精心操作、維護保養、定期檢驗、科學檢修、事故調查和報廢處理10個環節。

火災爆炸的防止措施:根據當前的科學技術條件,火災和爆炸是可以防止的。一般采取以下5項措施:(1)開展防火教育,提高群眾對防火意義的認識:建立健全群眾性義務消防組織和防火安全製度,開展經常性的防火安全檢查,消除火險隱患,並根據生產性質,配備適用和足夠的消防器材。

(2)認真執行建築防火設計規範:廠房和庫房必須符合防火等級要求。廠房和庫房之間應有安全距離,並設置消防用水和消防通道。

(3)合理布置生產工藝:根據產品原材料火災危險性質,安排、選用符合安全要求的設備和工藝流程。性質不同又能相互作用的物品應分開存放。具有火災、爆炸危險的廠房,要采用局部通風或全麵通風,降低易燃氣體、蒸汽、粉塵的濃度。

(4)易燃易爆物質的生產應在密閉設備中進行:對於特別危險的作業,可充裝惰性氣體或其他介質保護,隔絕空氣。對於與空氣接觸會燃燒的應采取特殊措施存放,例如,將金屬鈉存於煤油中,磷存於水中,二硫化碳用水封閉存放等。

(5)從技術上采取安全措施,消除火源:為防止靜電,設備和管道應可靠接地,往容器注入易燃液體時,注液管道要光滑、接地,管口要插到容器底部。為防止雷擊,在易燃易爆生產場所和庫房安裝避雷設施。此外,設備管理符合防火防爆要求,廠房和庫房地麵采用不發火地麵等。

防止災害擴大的安全措施:(1)采用二級控製或遠距離操控:有毒或易燃易爆的生產過程,為防止物料泄漏,對重要閥門采用二級控製,對危險大或高毒、劇毒崗位,應考慮隔離操作或遠距離操控。

(2)減少危險操作區相互關聯:根據工藝流程的具體特點確定各流程的分區,設計時應盡可能減少各分區之間的相互關聯。

(3)設置安全設施:①對有突然超壓或瞬間分解爆炸的設備設置爆破膜;②液化可燃氣體的容器上的安全閥應安裝在氣相部位;③工作介質為劇毒氣體的生產裝置必須安裝爆破膜;④所有與易燃易爆裝置連通的惰性氣體、助燃氣體的輸送管道都應設置防止易燃易爆物質竄入的設施;⑤安全閥用於物理性防爆,爆破膜用於化學性防爆,對可能發生爆炸的一般性設備均應安裝安全閥。

⑥對於需要從液麵下通入氣體原料的反應過程,如果反應裝置的壓力大於氣體壓力,則應在二者之間設置緩衝罐和可靠的止逆裝置;⑦對於反應物料發生劇烈反應,不能阻止超溫、超壓、爆聚或分解爆炸事故發生的設備,應設置自動或就地手動緊急泄壓排放處理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