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主江山(1 / 3)

荒寞的天空下,枯黃的樹葉在隨風飄零,秋夜,天高露濃,一彎月牙在西南天邊靜靜地掛著。清冷的月光灑下大地,是那麼幽黯。泥沼中的老鼠探出頭然後蜂擁到這破舊的老宅,開始撕咬著那些已經腐爛的屍體。依稀還能辨認出的是地上有些屍體穿著紫衣。夜空中偶爾傳來幾聲烏鴉的鳴叫,嘶啞粗劣。

“金色蝦蟆爭努眼,翻卻曹州天下反。”公元873年,潼關至海濱大旱,饑民遍野。天下百姓,哀號於道路,逃竄於山澤,夫妻不相活,父子不相救。然安史之亂後,當朝少賢相,守疆缺良將,內有宦官控握朝綱,外有強藩擁兵自重。周邊部族乘虛而入,烽煙繼起,禍亂迭生,巍巍大廈將傾。

“大旱已經年,田無寸草青。

大風折枯蓬,壟頭黃埃生。

十月行複盡,寧猶望西城?

壯者盡逃亡,老幼尚咿嚶。

饑民遍於野,人較犬羊廉。

冥知蒼天意,易子相與餐。”

易雲風塵仆仆,身上不免帶著些落魄,這是他第一次出師門,帶著師傅書信請兵馬先鋒兼潼關製置使張承範賑濟災民。一路上他把自己的糧食給了將死的老弱婦孺,他知道這並不能讓他們在這場災難中活下來,可是他不忍看到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在自己麵前逝去。一路逃往長安的災民,都抱著到了長安便不會挨餓的希望竭力前行。漫天飛舞的烏鴉與人爭搶著生的希望,寒陽似乎溫暖不了這世間的人心。

潼關,將軍府內

“雲機還是如此心寄蒼生啊,好,我答應你,我也正準備增加兵力,我答應你隻要饑民入我神策軍便可得溫飽。至於賑濟災民的事,賢侄剛來稍後再說。”“如今天下大亂,民怨四起,流寇遍地,群閥割據,糧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張承範此舉便也算仁義了吧。”易雲目光微閃,並沒有多問。

易雲走出城外,逃荒饑民依著城牆居住,各個骨瘦如柴,麵色蒼白,四野之內屍骨集,惡臭熏天,染上瘟疫的饑民倒在路上,沒人敢接近他們,烏鴉明目張膽的站在死者身上叼食腐肉。看見前方正煮著一鍋肉湯,圍在旁邊的一群人正狼吞虎咽的吃著和著泥的肉湯,易雲衝了過去將那肉湯打翻,一群人頓時怒目相向,隻見一個滿身塵土的老儒走出,看著易雲苦笑著說:“你也發現了吧。”易雲大怒著說道:“這是有悖人倫的事啊,你是大儒,難道將聖賢書都拋掉了嗎?”清淚緩緩從渾濁的眼中滑落“我自幼讀習聖賢書,皇恩浩蕩封我為潁州府尹,官職雖小我卻從未輕視,誰知蒼天不仁,大旱經年,土地顆粒無收,隻好投奔潼關府,誰知一路上強盜土匪林立,我一府百姓隻剩這麼多人,這肉湯是這幾天餓死的人,也許明天我也會變成這肉湯中的一人,可我就是死也無顏麵對黃泉的父老,世道如此,人命如草,聖賢書又有什麼用呢?”

在將軍府中的這幾日,易雲每每向張承範提及賑濟災民的問題,張承範都有所回避,倒是征兵之事進行順暢,畢竟對死亡的恐懼大於一切。

三月後,浩浩蕩蕩的黃巢大軍攻陷滄州,前鋒軍一路挺進在距潼關僅有五裏的地方安營紮寨,等候後續軍隊的到來。白旗飄動,將士盔甲鮮明,反射著太陽的光,滿目白色,城樓將士竟是生出了膽寒之意。

潼關,將軍府。

張承範臉上沒有表情,其餘人都看不出他在想什麼,軍師符千上前說到,“將軍我們應該趁黃巢大軍並沒有集結完全,先發製人攻破前鋒軍。”張承範兒子張朗疑問道道:“前鋒軍是黃巢最驍勇的軍隊,尚讓又是天下罕見的勇將,軍師尚君長所布黃龍陣更是所向披靡,又啟是我們神策軍所能戰勝的?”“可是若不趁此機會以命相博等其大軍集結我們就真沒有機會了。”“父親,當今聖上無道,我們何不趁此機會投降黃巢,以謀後變。”張承範目光微微閃爍,但瞬間即消失,緩緩開口說到“黃巢並不一定能夠容下咱們。據探子回報黃巢大軍還有兩天即到,明夜便是我們最後的機會。在這之前的一切事務都由張朗負責,你們先下去吧。”張承範眼睛微閉然後緩緩睜開凝視著手中的扇子,“西山過雨染朝嵐,千尺平岡百頃潭。啼鳥數聲深樹裏,屏風十幅寫江南。”其中字字透著蒼勁之力,劍意鋪麵而來。張承範目光微閃,隨後背手望向遠處的寒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