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三十五章 遠征安南(2 / 2)

崇禎六年十一月十一日,薛家軍台灣總督征南大將軍薛破虜率領水路大軍十三萬人遠征安南,計有薛破虜中軍五千人、餘四的兩萬野戰部隊和羅二娃的五千海軍陸戰隊、一萬新士兵、海軍五萬多人,另有四萬民軍和民夫,大小艦船一千餘艘,前膛快槍五千多支,騾馬近萬匹,從台南高雄港浩浩蕩蕩出發直指安南國。

崇禎六年八月,高迎祥、張獻忠等十三家義軍在河南得知,六月間川軍鄧玘在濟源射老盟主紫金梁王自用,高迎祥、張獻忠等十三家義軍會合王自用無望,這時崇禎黃帝再令保定、河南、山西諸路官軍配合三邊總督洪承疇圍剿農民軍。

高迎祥、張獻忠等十三家義軍為了擺脫洪承疇的四麵合圍,於十一月底,從澠池突圍渡過黃河衝出合圍;高迎祥、張獻忠等渡過澠池之後,一改之前的流動作戰為陣攻堅戰,.連克澠池、盧氏、伊陽三縣,等洪承疇大軍追回陝西,高迎祥、張獻忠等十三家義軍從陝西進入河南,河南巡撫元默連忙重兵堵截,十三家義軍避實就虛繼續南下,經汝州至淅川、內鄉、光化、南陽遊擊。

此後十三家義軍分軍,脫離紫金梁王自用的老回回馬守應,率領革左五營義軍攻入湖廣;曹*羅汝才等部義軍,由鄖陽渡漢水經襄陽,連克平利、白河等處,從鳳縣殺入四川境內,而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卻沒有擺脫洪承疇的圍追堵截。

崇禎六年冬,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也隻有分兵突圍,李自成的老八隊去了漢中,張獻忠率部進攻信陽,高迎祥破澠池、伊陽、盧氏三縣後,從小道走盧氏山,經內鄉、棗陽、當陽進入湖廣,崇禎七年初攻破夔州,企圖進入四川。

崇禎七年二月,四川石柱宣撫使秦良玉率軍敗入川革左五營,老回回馬守應率敗兵複返陝西,與李自成與張獻忠合兵在澄城、平涼等州縣就食,高迎祥孤掌難鳴屢戰屢敗,被洪承疇、秦良玉打怕了也逃回了陝西,這樣十三家義軍大部聯合一起成為一支強大的力量。

可是山西、陝西自崇禎六年八月至崇禎七年三月,已經是八月不下雨,赤地千裏,“秋既無收,麥又難種;野無青草,十室九空”,百姓最初采食山間蓬草,稍後剝食樹皮見道旁刮人肉食者如屠豬狗,最後骨肉相殘,易子而食者,比比皆是。

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十三家義軍在陝西就食困難,不得不在崇禎七年四月準備再次殺入河南,新任五省總督陳奇瑜與鄖陽撫治盧象升合兵,陳奇瑜立即檄令陝、鄖、豫、楚四撫臣率兵會討,具體安排為:陝西巡撫練國事駐防陝西商洛,遏製農民軍之西北;鄖陽巡撫盧象升駐鄖陽房縣、竹溪,遏製農民軍之西;河南巡撫玄默駐河南盧氏,遏製農民軍之東北;湖廣巡撫唐暉駐襄陽府南漳縣,遏製農民軍之東南由四麵分進合擊,企圖一舉盡殲各部義軍。

明軍四麵包圍既定,陳奇瑜率盧象升等開始進擊。他們從鄖陽府的竹溪開始,連戰於平利、烏林關、溝陽界、乜家溝、蚋溪、獅子山等地,連敗農民軍十餘陣,負責遊擊的副將劉遷、遊擊賀人龍等皆傳捷報。

在陳奇瑜的強大壓力之下,農民軍大部分被趕壓到了陝西的漢中地區,高迎祥、張獻忠、羅汝才、李自成等部見明軍四集,連夜突圍被當地士紳欺騙,誤走陝西興安車箱峽,張獻忠、李自成等部被陳奇瑜圍困在這個名叫“車廂峽”的絕境裏。

時至今日車廂峽的確切地點至今仍沒找到。一般認為車廂峽位於興安縣,也可能位於漢中附近,據說車廂峽長四十裏,四麵絕壁。農民軍一入峽口,即遭到地方武裝的襲擊,或壘石斷路,或投石飛擊,或縱火燒林,農民軍損失慘重,當時正是陰雨連綿的雨季,農民軍處境困難,弩解刀蝕,衣甲浸透,馬鐵蹄穿,人饑馬乏,連走路都走不動了,加上痢疾發燒死亡過半。

農民軍首領們此時又祭出他們屢試不爽的絕招行賄和詐降,張獻忠、李自成等拚湊數十萬金珠財寶,收買五省總督陳奇瑜和監軍太監,提出,要求投降朝廷,返回故裏,重做良民,農民軍的低劣騙局因為官軍內部的重重矛盾居然產生了奇效。

大漢雄魂新書《大明國賊》近期登陸遂浪,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