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鎮旅順副將陳有時和廣鹿島副將毛承祿也起兵響應,該部一舉發展為七八千人的大軍,一度割據半個東江鎮,與山東孔有德叛軍南北呼應,總兵黃龍一時間居然隻剩下皮島和幾個遊擊在那裏苦苦支撐,這樣被彈壓下去的毛文龍舊部有開始大規模興風作浪了。
崇禎四年十一月,林丹汗單獨出兵為了用武力奪回阿魯諸部台吉,興師到達阿魯科爾沁達賚楚琥爾牧地,帶走了塞棱阿巴海的部眾,皇太極派輕騎追擊時,林丹汗早已率領部眾越過興安嶺而去。
崇禎五年三月,皇太極討伐林丹汗,傳令歸順大金的蒙古各部出兵,四月劄魯特、巴林、奈曼、敖漢、喀喇沁、土默特、阿魯科爾沁、翁牛特、阿蘇特等部的部長台吉會於西拉木倫河岸,總兵力達到十萬之眾。四月下旬,皇太極率領大軍越過興安嶺,駐守都埒河,林丹汗率領十萬之眾來戰皇太極,因為與喀爾喀三汗不和,林丹汗遭到建虜、蒙古叛軍兩麵夾擊,林丹汗軍大敗,西奔庫赫德爾蘇,經呼和浩特,渡黃河到達鄂爾多斯。
皇太極分兵三路窮追林丹汗一月多天,五月下旬進駐呼和浩特,林丹汗聞訊已南渡黃河遠遁,這時皇太極才停止的追擊,收攏林丹汗殘部得兵數萬,建虜大軍回返盛京,途徑宣大、張家口,盯上了逃往豐鎮的林丹汗後賬娜木鍾所部。
娜木鍾的後帳是林丹汗兵敗後,就南下跟哈日珠拉銀帳會合的,憑著娜木鍾自己的號召力,短短一個多月時間,收攏了察哈爾南邊不少部落,其中包括包括大公主夫妹,統管阿喇克綽特萬戶斡耳朵的烏雲娜福晉,娜木鍾帳下擁有了十萬察哈爾牧民,控弦之士達到四萬餘眾。
這次林丹汗出兵同皇太極交戰,並沒有跟大同薛家軍聯係,不過就是跟薛家軍聯係了,薛家軍也不會出兵的,因為薛家軍一直力主在察哈爾南線跟皇太極作戰,這樣薛家軍可以兼顧大同鎮邊牆內外的事務,林丹汗狂妄自大一意孤行,選擇在察哈爾北線跟建虜皇太極決戰,大同薛家軍顧慮朝廷陰謀詭計,對察哈爾鞭長莫及,不會陪林丹汗玩的。
娜木鍾去大同城見了薛雲的正妻餘婉琴,雙方都是明白人,現在是薛雲創業之時,不會為了個人利益發生宮鬥,娜木鍾見餘婉琴就是表明自己準備脫離林丹汗,不過餘婉琴的意思林丹汗的旗幟還是要打,娜木鍾就不必再回到林丹汗身邊了,讓夫君定了名分的女人,還跟別的男人同床共寢,作為正妻的餘婉琴也是不能接受的。
林丹汗的潰敗來得太快,損失的人馬讓他很難翻身,這樣皇太極消除了建虜在北方的一個大敵,而察哈爾部就像*的美女,成了皇太極的囊中之物,,作為建虜死敵的薛家軍,是絕不能讓皇太極順利的吞下察哈爾部,於是餘婉琴、薛六、陽震雷一致決定要最大努力的爭奪蒙古撤部落。
六月初紀天恩的護送商隊到達大同城,建虜皇太極的十幾萬大軍虎視眈眈的盯著娜木鍾後賬,餘婉琴果斷截留了這紀天恩兩千火槍兵,而絳州薛九率領三千薛家軍來援,陝西米脂由高一功、王平統兵四千也趕到了大同城。
六月初六日,餘婉琴、薛六盡起大同鎮精兵兩萬六千多,出豐鎮與哈日珠拉、娜木鍾的人馬會合,在途中遇到前來支援的數千飛鷹旗,六月初九日,餘婉琴、哈日珠拉、娜木鍾三大主力會合,總兵力達到八萬多人。
而對麵的建虜皇太極所部還是多出一倍人馬,薛家軍跟皇太極這一仗的勝負,決定了察哈爾的歸屬,取得對林丹汗完勝的皇太極自信滿滿,不光人馬增加一倍,土地也翻了一番,皇太極自然要保住勝利果實,而娜木鍾就是可以分裂察哈爾部蒙古人的最大禍害。
皇太極戰敗林丹汗之後,得知娜木鍾脫離林丹汗南下,就知道娜木鍾要投靠明朝或者薛家軍,出於娜木鍾姿色的垂涎和對察哈爾土地人口的奢望,皇太極托察哈爾降將給娜木鍾捎去了一封情信,許以娜木鍾王貴妃之位,僅次於元妃博爾濟吉特氏哲哲之下,在後宮可以說是一人之下,皇太極以元妃博爾濟吉特氏哲哲無子為由,答應娜木鍾若生子當為嗣子,條件不可謂不高了。
可是皇太極怎麼知道娜木鍾一直癡戀薛雲,娜木鍾與薛雲相好多年,並堅信將來夫君會一統大明江山,兒子薛燭就是蒙古製住,於是把皇太極的書信視為對自己的侮辱,當即下令斬了送信之人,咬牙切齒欲與皇太極一決雌雄。
大漢雄魂新書《大明國賊》近期登陸遂浪,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