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綏巡撫嶽和聲現在糾結了,延綏鎮總兵王威帶著人馬才離開六天,多少年風平浪靜的延綏鎮北邊邊牆出現了大軍入侵,這到底是不知死活的蒙古人,還是跟米脂高家軍寨勾結的薛家軍或者飛鷹旗。
嶽和聲登上了延綏鎮首府榆林城廣榆門,大漠邊城榆林位於陝西延綏鎮北部,北麵是沙漠沙灘地區,南邊是丘陵溝壑區,榆林城東倚駝峰山,西臨榆溪水,北瞰河套,南蔽三秦,位處要津;大明九鎮之一的延綏鎮總兵所駐地榆林城,古時即有東扼雁朔、西衛寧夏、南蔽秦隴、北接河套之說,其軍事地位十分重要。
榆林城地勢為東高西低,東北角向外突出,牆體用黃土夯築,外側包以青磚,城高三丈六尺,基寬五丈,頂寬三丈。城有五門,北為“廣榆門”,東為“振武門”,大西門為“宣威門”,小西門為“斬東門”,南門為“鎮遠門”,各城門頂上均建有兩層高城門樓。
大約一個時辰的樣子,紅兒山方向一路煙塵遊動過來,看煙塵的規模人馬應該在一萬手下,延綏巡撫嶽和聲頓時緊張了,這個人數超出了心裏的承受底線,自從蒙古土默特部三娘子掌權,襖兒都司就沒有出現大規模入侵延綏鎮的情況,三娘子過世之後,蒙古土默特部日漸式微,大明延綏鎮官軍不找襖兒都司的麻煩,襖兒都司的土默特部人就該燒高香了,怎麼敢來延綏鎮首府榆林城捋虎須。
如果說薛家軍或者飛鷹旗,在短時間從邊牆外繞過來上萬人馬,又不是從大同城調的軍隊,那就不是宣府的飛鷹旗,就是在豐鎮作戰的薛家軍薛雲的隊伍,難道薛雲放棄了豐鎮邊牆的防禦,準備在陝西境內大明官軍兄弟閱牆。
現在的榆林城因為準備王威的離開,官軍隻有五千人,且大多數都是老弱病殘,好在榆林城是軍事重鎮,基本上是全民皆兵,一個時辰的緊急調動,有兩萬民軍和百姓上城協防,嶽和聲認為不管是蒙古土默特部,還是薛家軍或者飛鷹旗,都不可能攻下榆林城,為了不讓王威總兵分心,連信都沒派人送給王威。
等到入侵的敵軍進入嶽和聲的視線內,嶽和聲有些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怎麼是一支穿得亂七八糟的隊伍,還跟著不少拉車牽駝馬的老老少少,很有點整個部落傾巢而出的樣子,嶽和聲開始迷糊了,難道真的是蒙古土默特部窮瘋了,可是現在的陝西也最是缺糧,延綏鎮軍民自己還自顧不暇,不管城下是些什麼人,等待他們的隻有鋼刀弓箭了。
榆林城下薛雲覺得非常搞笑,自己一早從襖兒都司一側如邊牆,不少蒙古土默特部牧民就上前搭訕,問是不是同胞們準備進邊牆搶劫,希望搭夥進邊牆去發財,薛家軍不是士兵多少會些蒙古語,把牧民的意思報告了薛雲將軍。
薛雲聽了就想把這些牧民攆走,可是王二娃、閻老幺覺得薛家軍人數不多,就慫恿薛雲帶上這些牧民去壯聲威打掩護,薛雲想想也是這麼一回事,事情做到一個份上,薛家軍將士對平民百姓下不了手,讓這些蒙古牧民發揮一下作用還是可以的。
薛雲同意了王二娃、閻老幺的想法,考慮到薛家軍將士絕大多數不是蒙古人,就讓娜仁高娃把帶來的一百蒙古男親兵派出去,做對土默特部牧民的聯絡工作,把這些土默特部牧民組織起來,服從薛家軍的統一指揮。
隨著薛雲的同意,牧民們一陣牛角號,不到半個時辰,就從四麵八方湧來了三四千蒙古人,原來昨天這些蒙古人就盯上薛雲的隊伍了,隻是害怕薛雲的隊伍搶劫他們,一直躲得遠遠的,今天一大早發現薛家軍的目標是大明延綏鎮,這些蒙古人起了跟著這支不明身份的蒙漢隊伍發財想法。
薛雲見蒙古牧民來得差不多了,就繼續上路朝東麵邊牆行去,到了紅兒山附近,沿途來會合的蒙古牧民增加到六千人左右,老弱占了一半左右,還帶了近千輛大車和大批騾馬,另外還有二十幾峰駱駝,這些蒙古牧民是準備到大明來狠狠的撈一把。
薛家軍吃了午飯之後,經過一陣趕路才來到了榆林城廣榆門下,薛雲看著三丈多高的城牆,以及站滿了城牆的榆林城軍民,薛雲就知道這趟來榆林城隻能是旅遊了,不過既然是來調虎離山的,怎麼也要把陣仗搞大些,於是讓王二娃率領薛家軍跟蒙古牧民劃片,分片對榆林城外的民房進行搶劫,不過在意料之中的是,這些民房中不僅沒有人,也沒有多少油水,心不甘情不願的蒙古牧民本著賊不落空思想,把但凡能夠值點錢的東西都搬上了大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