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七十章 殺盡(2 / 2)

以阿如罕、寶音二部為主的蒙古軍隊,緩緩的向陸姓商人和手下圍了上去,看看進入了八十步距離時,士兵們個個舉起手裏的馬刀,“咚咚咚”戰鼓響了起來,五六千人發一聲喊,一哄而上開始對陸姓商人的手下進行屠殺。

戰鬥的過程沒有絲毫懸念,而且為了震撼萬全城的明軍官軍,阿如罕、寶音的蒙古軍隻一個來回,幾乎是一陣風的時間,除了陸姓商人幾個頭目之外,其他的追隨這都是身首異處,多被砍成幾大塊,死得不能再死了。

把萬全城上的明軍官軍驚得目瞪口呆,這些戰鬥在大明、蒙古邊境第一線的明軍將士,不過沒有見過彪悍的蒙古、女真戰士,但是這樣鐵血無情號令如一的軍隊,是萬全右衛將士平生所見,心裏暗暗慶幸沒有跟飛鷹旗為敵,現在萬全城上的明軍軍官士兵們,唯一的就是盼望飛鷹旗信守諾言撤離萬全城一帶。

薛雲得知陸姓商人被抓獲之後,驗明陸姓商人正身無誤,把抓獲的七人全部斬殺在萬全城東門外,隨後對萬全城撤圍返回了飛鷹旗大營,陸續招回了監視萬全城軍官的十五處寨堡莊園,全軍提前吃過了午飯,跟剛剛趕來的其滅塞部一起,沿東麵朝宣府奸商主要盤踞地張家口堡、來遠堡進發。

上萬飛鷹旗人馬的撤走,讓萬全城明軍大大的舒了一口氣,大家拿陸老板來犧牲,飛鷹旗居然信守承諾撤圍而去了,下一處就是張家口堡、來遠堡倒黴了,不管怎麼說隻要不是自己倒黴,大家就算是燒了高香了。

萬全城明軍保住了城裏、城外的人口財物,至於陸老板那些人死在東門外,全城明軍官軍都統一口徑,實在是他們自己要離開萬全城,與萬全城軍民沒有半點關係,不過萬全城官軍雖然不管張家口堡、來遠堡的死活,還是派出快馬去宣府報告飛鷹旗的消息。

宣化城為曆代軍事重鎮,有“京師鎖鑰”、“析京屏翰”之稱;宣化全境,飛狐、紫荊控其南,長城獨石枕其北,居庸屹險幹左,雲中固結於右,群山疊蟑,盤踞峙列,足以拱衛京師。”明代為九重鎮之一,因其地理位置重要和屯兵最多,宣府城邊長‘六裏十三步”,周長達十二公裏。城垣包磚,城高池深,氣象雄偉號稱“九鎮之首”, 是京城以西第一座府城,人稱“京西第一府”。

飛鷹旗在萬全衛一帶搞風搞雨,總督張樸一直裝鴕鳥,絲毫沒有去招惹飛鷹旗的意思,不過備受飛鷹旗影響的張家口商人坐不住了,飛鷹旗以前隻在邊牆以北搗亂,現在長時間在的進出宣府,商人們的生意沒法做了。

晉商特別是在張家口的商人,在大同府強大的軍事、經濟力量保護下的口外貿易麵前,靠著偷龍轉鳳化整為零老鼠搬家的手段,在大明、蒙古、女真的三角貿易的夾縫中茁壯成長,也深深怨恨上了大同府的商人和薛家軍,也包括敲詐勒索的滅爾良部和飛鷹旗。

以王登庫、靳良玉、範永鬥為首的向都督張樸請示,商人武裝願意協助宣府官軍消滅飛鷹旗,一向膽小怕事以和為貴的張樸,留置了王登庫、靳良玉、範永鬥這些張家口商人的請求,可是跟建虜有勾結的張家口商人們,就利用張樸的沉默大做起文章來。

王登庫、靳良玉、範永鬥組成的張家口商團,很大程度表示了建虜的利益,而飛鷹旗經常劫掠前往遼東的張家口商隊,雙方早就成了死敵,在張家口商團眼裏,飛鷹旗至少表麵上是起到了幫助大同府商人的作用。

這才由王登庫、靳良玉、範永鬥這些多少知道飛鷹旗來曆的人,鼓動裹挾一些不知情而仇視飛鷹旗的商人,給飛鷹旗設了一個埋伏,利用飛鷹旗的貪欲,把飛鷹旗果然中了埋伏,可惜王登庫、靳良玉、範永鬥他們算對了開始沒有算對結尾,因為眼大肚皮小沒有吃下傷痕累累的飛鷹旗。

固然是因為飛鷹旗戰鬥力非常強大,而戰士個個也悍不畏死,但是宣府官軍拒不參戰,也是張家口商團未竟全功的重要原因,從七月十九日張家口商人圍攻飛鷹旗,到二十日更多的飛鷹旗越過邊牆,僅僅隻相隔了一天,到了二十一日飛鷹旗包圍萬全城,飛鷹旗多達一萬多精騎,整個宣府震動了,飛鷹旗到底有多大的規模,飛鷹旗的老窩在哪裏,飛鷹旗的後台真的就是那個人,這些疑問充滿了宣府每個人的腦袋,同時也讓宣府人怪張家口商人狗拿耗子多管閑事,這下子宣府被拖進了一個事關生死存亡的大泥潭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