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雲說道:“楚先生,薛家軍沒有自己的地盤,可以亂大明天下,卻未必能夠在大明和建虜的夾縫迅速成長起來,何況為了一己之私,使天下人為趨狗,非末將肯為。”
楚翊讚道:“主公大仁大義,以天下萬民為先,是聖君的德行,大明天下遲早是主公的囊中之物,願聞主公的謀畫。”
薛雲說道:“楚先生,本座以台灣為根據地,十年生聚十年積攢實力,待時機成熟天下有變,即反攻大明滅絕建虜,還天下漢民一個太平盛世。”
楚翊沉默了一會說道:“主人愛民如斯,想必主公自有非凡的身世了。”
薛雲說道:“楚先生,本座一脈源自建文嫡係。”
楚翊連忙起身跪下說道:“微臣楚翊參見我主。”
楚翊接著就是大禮參拜,薛雲連忙上前扶楚翊,楚翊堅持行完君臣大禮,薛雲隻得由著楚翊了,楚翊這才重新回到椅子上坐了,這時的楚翊對薛雲的態度更是謙恭,臉色也更加嚴謹了。
楚翊說道:“我主實乃千古人主,身處草莽還顧忌大明的百姓,這真是大明百姓之福啊,主公,微臣一身供其驅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報陛下知遇之恩。”
薛雲說道:“楚先生,本座欲請主持台灣政務,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楚翊回答:“願為主公分憂。”
薛雲給楚翊提到了在台灣的幾點重要任務,其一,大力安置大明移民在台灣的安居樂業;其二,配合薛家軍在台灣軍情民治,盡快完成台灣的統一;其三,全力支持征兵、軍工發展、加強地方沿海海防防禦;其四、實行台灣境內的民族平等政策;其五,推行漢化教育,逐步開始開科取士…。
楚翊聽了薛雲的話非常激動,自己實際上是在替薛雲治理一個國家,這個落地書生能夠得到這個機會,恐怕千百年也沒有幾人,最關鍵的是楚翊認為薛雲可以登上大明九五之尊的人物,那時候自己就是開國功臣名垂青史宰相閣臣了。
薛雲送走了楚翊之後,見了武伯、文伯二人,主要是籠絡一下人心,最後確定讓武伯去台灣負責造船廠,也武伯留一部分人員在長塗島負責一般船隻的維修,長塗島船隻維修這一塊就由文伯管著,武伯、文伯二人各得其所,都高高興興的離開了薛雲的辦公之地。
中午吃過午飯之後,薛雲把薛十一、薛克己請了來,薛十一、薛克己已經兩年多沒有見到薛雲了,三人見麵沒有一開始談公務,而是談心敘舊起來,說起這兩年薛家軍的發展,薛十一、薛克己二人是感慨萬千,薛雲看著殘廢十一哥和白發蒼蒼的薛克己,實在不忍心拿公務來打擾他們。
三人歡聲笑語地聊到了天黑,薛十一、薛克己才想起已經很晚了,正事一句也沒有說,二人都顯得非常尷尬,薛雲連忙吩咐燕三娘把宴席端上來,弄得薛十一、薛克己二人是感激涕零,薛雲讓燕三娘陪著,變相也進一步確定燕三娘在自己妻妾中間的地位。
薛雲、燕三娘陪著薛十一、薛克己吃完了晚飯之後,薛雲才跟薛十一、薛克己二人提到,讓薛十一到了台灣繼續負責好軍功、後勤的工作,要特別監督和支持台灣科學技術院,薛雲決定把西洋傳教士利瑪竇的日記交給薛十一,讓薛十一把它作為台灣科學技術院重點研究的課題,台灣科學技術院要廣納外國人士。
薛克己依然在民政上發揮作用,不過重點放在地方武裝的培養和負責,對台灣敢於叛亂或者不服統治的部落的防範和瓦解工作,不過薛克己歲數大了,薛雲提醒他多注意提拔有才幹的薛莊或北直隸的子弟。
薛十一、薛克己對薛雲提出提拔有才幹的薛莊或北直隸的子弟是心領神會,二人看著天色已晚,見薛雲說得差不多了,就連忙起身告辭,燕三娘也會做人情,忙吩咐自己的女兵和親兵把薛十一、薛克己兩個老前輩送回去,薛十一、薛克己二人剛剛離開,燕三娘就拉著薛雲去屋裏造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