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售米(2 / 2)

祖父薛睿聽了有些吃驚說道:“孫媳,難道雲兒有什麼安排嗎。”

陳小姐說道:“爺爺,相公知道薛家功高震主奸人挑撥的後果,已經有向大同府或者杭州府轉移的想法,對薛家在京城的生意沒有報什麼大的希望。”

祖父薛睿沉默一陣說道:“唉,這世道想做個忠臣也不容易啊。”

陳小姐說道:“爺爺,孫媳跟薛四叔和薛十一哥商量,會給薛二叔增加一些人手,可惜沒有按相公的要求招滿人數。”

祖父薛睿說道:“唉,朝廷朝晴暮雨,我們薛家就像那江中漂浮的小船,不知道什麼時候浪打船翻,遼東的事情讓薛二他們盡人事聽天命吧。”

「吳記米鋪」「惠民糧棧」在三天後開門營業了,經過薛府門前的大騷亂後,薛府的兩個平價米鋪在京城家喻戶曉,開業當天不光是周圍的街坊四鄰來買米,就是很遠的京城百姓也來買薛家的平價米了,薛家的米還是按京城的中低價發售,米還是上等米,沒有摻雜使假,也錢足秤夠。

薛家「吳記米鋪」「惠民糧棧」的掌櫃看見買米的人太多,一麵吩咐夥計去通知薛莊加緊運糧,一麵做出每人限購一鬥米的手段,可是擋不住來薛家買米人的熱潮,「吳記米鋪」「惠民糧棧」兩家米鋪見人越來越多,害怕人多了發生踩踏事故,在征得薛家管家倪虹霜的同意,在沒有剪彩的情況下就開始售米了。

不到中午「吳記米鋪」「惠民糧棧」兩家鋪子的米就見底了,還好薛莊拉來了四十車大米,這才沒有讓「吳記米鋪」「惠民糧棧」兩家鋪子斷售,不過拉來的四十車大米有隻讓兩家鋪子堅持到午後而已,可是現場還有好幾百人沒有買到米。

「吳記米鋪」「惠民糧棧」兩家鋪子的掌櫃夥計費盡口舌解釋,還給這些來買米的群眾寫下條子,讓他們明天到米鋪來隨到隨買,這些人才有些不甘心的慢慢離開了。

薛家的兩處米鋪有錦衣衛保護沒有發生大的麻煩,文人書生沒有來搞事,就是小偷扒手也很少,直到滿足了京城人的好奇心,薛家米鋪的售米速度才穩定下來,不過這賣米速度也是以前的三倍以上,如果薛家不盡快尋找大米的貨源,用不了一個月「吳記米鋪」「惠民糧棧」兩家鋪子就無米可賣了。

同時「薛記綢布」「三江彙通」兩處鋪子也開始裝修了,「杏花酒樓」有開始清場挖土,薛家要重修「杏花酒樓」了,薛家又重新在京城興旺起來了,這讓喜歡薛家和嫉恨薛家的人,都暗暗注視著薛家的一舉一動。

不過最讓京城皇宮和官員關心的還是薛莊的出兵,薛莊總管薛四帶著先後招募的一千新兵,和薛莊準備的火藥、火器、糧食等物資,以及兵部尚書兼左都禦史崔呈秀讓兵部提供的,一千將士的全套武器服飾裝備,浩浩蕩蕩的奔山海關而去。

天啟皇帝得到薛家出兵遼東後終於鬆了一口氣,天啟皇帝就是不明白自己的師傅是怎麼了,難道離開薛家在遼東就不能夠打仗了嗎,薛家軍真的有傳說的那麼強大嗎,天啟皇帝不相信薛家臨時征召的一千新兵,到了薛破虜手裏就變成了一群老虎,其實這個問題朝廷裏很多官員也沒有想明白。

現在天啟皇帝騰出手來處理宣大方麵的事情,天啟皇帝聽從了魏忠賢的建議,撤換了宣大總督王家楨,由張樸接替宣大總督的位子,張樸得到了天啟皇帝的耳提麵命,張樸在宣大總督的位子上就是跟大同副將薛雲搞好關係,讓薛雲能放心征剿蒙古和建虜,一句話就是配合薛雲,其他涉及大同方麵的事情就隻帶耳朵不帶嘴巴,做好皇帝的順風耳、千裏眼就行了。

當張樸向天啟皇帝提到渠家禎部的時候,天啟皇帝含糊地說道,就讓渠家禎在宣府做一隻不打瞌睡的狗吧。

新任宣大總督張樸明白皇帝是要自己牢牢的盯住薛雲的一舉一動,可是張樸心裏非常為難因為恩公魏忠賢魏公公是要自己和薛雲親密合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