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分兵(1 / 2)

大同衛羅指揮使向在坐的官員介紹了大同府北麵五堡的真實情況,按照當時薛雲部署北麵五堡屬於撤入大同城的範圍,可是這樣的撤退大同曆史從來就沒有過,加上大多數官兵和家屬故土難移,最後搞了個折中的辦法把人力,物力集中到大一些,堅固一些的堡子裏去,這樣五堡的衛所官兵竄通大同衛羅指揮使稱五堡全部撤退,還領了一大筆安家費分了,現在皇太極這一攻打,大同衛羅指揮使這一群人的光屁股就露出來了。

實際上現在不是五堡而是兩堡,北麵五堡衛所軍放棄了比較小,不容易防守的鎮川堡、鎮魯堡和鎮河堡,而把人力、物力集中到鎮邊堡、宏賜堡兩個堡子,皇太極回攻北麵五堡首先麵對的就是鎮邊堡。

餘大成副將發言:“北麵五堡原來屬於我的協防區域,大同保衛戰我部退守大同城,其防禦交由大同鎮陽和衛接防,我部少部分官兵也留守當地各堡,現在五堡兵力合成兩堡兵力,相信防守兵力短期沒有問題。”

監軍太監張公公:“薛將軍救還是要救的,不然將來朝廷知道了咱們吃罪不起的。”

薛雲:“張公公,這明擺著是皇太極圍城打援的計策,如果要救手裏需要大量的機動兵力,非要組織大規模的騎兵部隊才行。”

餘大成副將搶先發言:“北麵五堡是我大同根本,我部長期駐紮很有感情,救援五堡我部兵馬任憑薛將軍調遣。”

梁參將剛剛升職當然要給薛雲麵子,反正他自己屬於留守部隊騎兵本來就少權當做回人情,大同衛羅指揮使要立功贖罪那裏敢不同意,圖頭領、薛六參將、梁參將、費千,陸要金千總、汪千總、陽震雷千總、王千總、遊千總、紀天恩把總、李小勇把總餘四把總連把總等人紛紛響應,隻有張參將苦著個臉看見都積極響應,也隻好點頭同意了。

監軍太監張公公:“大同城保衛戰的戰績已經上報朝廷,希望大家多立戰功相信朝廷不會吝惜封賞的。”

薛雲:“這次集中參戰官兵戰鬥結束後各歸本部,戰鬥中的損失一定給大家補齊,這一點請諸位放心。”

散會以後,薛雲監軍太監張公公、大同趙知府、餘大成副將、大同衛羅指揮使、張參將、薛六參將、梁參將、大同縣李知縣,圖頭領一起開了個小會。

對大同府整個防區作了詳盡的分析,製定了完善的作戰計劃:大致為大同趙知府,餘大成副將二人負責守城,梁參將協防。薛雲,大同衛羅指揮使,張參將集合大同騎兵相機解救鎮邊堡、宏賜堡之危。

薛雲所部由薛六參將、陸要金千總兵力一千五百多人。餘大成副將派兵一千人,餘大小姐帶家丁五百共計一千五百人。大同衛羅指揮使領五百家兵家將配合,張參將本部一千五百兵馬隨行,還有梁參將部的遊千總率領三百騎兵聽用,一共六千三百多兵馬隨時準備出城救援。

薛雲最後慎重提出:“大家關心藥包問題又總兵府陽震雷千總統一調撥使用,大同府防禦應該放下對宣府方麵的任何想法立足於自己球生存。”

監軍太監張公公:“宣大方麵難道敢置於朝廷律例而不顧,難道不怕國法無情嗎。”

薛雲:“張公公,上次大同商戶叛亂禍及宣府,雙方早已視同水火,前次阿巴泰入寇大同就是宣府禍水東移,封閉了宣府對大同的消息才使我們大同方麵傖促迎戰,雖然我們僥幸取勝可是費千總部差不多傷亡殆盡。”大家都認同了薛雲的觀點。

薛雲:“大同知府、餘副將、梁參將不僅不能依靠宣府,而且要重點防範,曆史的經驗證明最可怕的敵人來自內部,梁參將你負責東門宣府方麵你做最壞打算,要把沒有消息當成是壞消息,任何宣府命令一律不理,任何宣府人馬進城一律不準,梁參將、汪千總你們聽明白了嗎。”

梁參將遲疑了一下:“薛大人我能夠辦到。”

汪千總:“聽明白了。”

薛雲決定調費千總把守南門連熊偉把總協防,王千總的西門餘四把總協防,李小勇把總,紀天恩把總留守總兵府作為機動。監軍太監張公公又勉勵大家一些殺敵立功等等的話眾人才分頭離去。

吳克善逮到一個機會逃回自己的大營後就再也不出來了,吳克善這幾日心思又開始活絡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