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山珍海味(2 / 2)

異性不封王,這是朝廷的鐵律,彭山居然想在這上麵做文章,果然是所圖不小。

隻是肖遙希望的恰恰就是這樣,如果彭山安於現狀,那麼自己所想也就沒有了意義,這個家夥越是野心大,自己所期望出現的局麵就是越有可能實現。

至於什麼異性不封王,那是朝廷那些大佬們忌諱的事情,關自己什麼事情。

“小王爺,心靜則世界靜,心安便是樂土,又何必再尋他處呢?”肖遙開始掉彭山的胃口。

聞言,彭山微微一笑,對於肖遙如此言之無物一點也不介意,反而擺出一副談禪論道的模樣,回道:“肖兄果然高雅,隻是小王粗鄙,難懂高山流水之妙,難探桃花源處之奇,所以才會躑躅於此,難有決斷。”

肖遙自然知道這彭山是在裝模作樣,既然他有裂土為王的誌向,那就早有了各種預案和打算,現在來問自己,隻是希望自己從一個第三者的角度,給他一些建議。

同時現在朝廷限製苗疆糧食和鹽鐵的進出,那也就是在限製苗疆基本的生存條件,在軍事上似乎是已經控製了苗疆的糧草供給,但是實際上卻有一個很大的隱患。

苗疆缺少糧食的主要是苗疆腹地的偏遠部落,而坐擁溪州的彭氏土司明顯不在此之列,那麼朝廷這樣一竿子打翻了一船人,就是將那些偏遠部落都推到了對立麵,而且直接將整個苗疆和朝廷對立起來。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這一個在軍事上看似得分的舉動,在政治上卻極為危險,苗疆本是一盤散沙,即使苗王也難以將其聚集,但是如果麵臨斷糧這一個問題,那麼這一盤散沙就會聚沙成塔,團結對外了。

肖遙相信彭山一定也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會有上麵的話,也才會有趁機有裂土為王的打算。

“小王爺,聽說湖州的特產鱘魚味道極為鮮美,三月產卵,五月小魚進入大江,三年後朔水而上,重新進入大江的上遊產卵,不知小王爺是否願意與人共享呢?”

肖遙極為關鍵的點出了溪州就處於大江中遊到上遊的轉點區域,如果朝廷的水師,沿著大江朔水而上,那就直逼溪州,並且會封鎖溪州的水運。

“這鱘魚雖然美味,但是卻需要三年成熟,而且還需要沿江朔水,在我溪州也可勉強捕撈,但是我苗疆的十萬大山各種山珍,才是苗疆各族最愛,九溪十八澗,山山各不同,因此有機會小王一定帶著肖兄弟逐一品嚐。”彭山開始介紹起苗疆的山珍。

肖遙當然聽明白了彭山的弦外之音,那就是彭氏土司不會以大江為憑借與朝廷硬碰硬,而是會選擇進入大山,與朝廷周旋,即使丟了溪州城,那麼朝廷也無法控製苗疆的九溪十八峒,這反倒是彭氏土司趁機控製九溪十八峒的機會。

如今苗王示弱,巫神殿自我封閉,瑤王、侗王相對地處偏僻,簡直就是彭氏土司一統苗疆主要地區的絕好機會。隻是這一切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朝廷大軍壓境,甚至兵發苗疆。

如果這樣,彭氏土司才有進入四大苗裔區域的合法性,也才能團結那些小的部落和土司。

現在朝廷隻是收緊了對於苗疆貨物往來的管製,卻並沒有走到那一步,而這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朝廷中一部分人主張在苗疆推逐步行的改土歸流。

改土歸流,名義上是將苗疆的管理納入朝廷的官僚管理體製,但是實際上卻是將生苗都變為熟苗,將各個部落的土司權利收繳,那麼這些延續了上千年的苗疆大小土司們怎麼會答應。

隻是這裏麵最為關鍵的是,朝廷在苗人看來就是漢人的代表,而改土歸流,則就是漢人直接統治苗人,如此一來,直接就上升為民族矛盾了,根本就不是簡單的任用幾個地方官員的問題了。

朝廷那些人的本意也未必是對於苗疆各族人民生活有所改善,而是看中了苗疆大小土司所享有的每一年的賦稅收入。

因此朝廷才會有改土歸流的打算,康欽差此次前來苗疆就是為了這個打前站,但是卻弄成現在這個樣子。

而彭山現在的意思就是彭氏土司並不害怕戰爭,可見他們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既然戰爭無可避免,那麼現在所要思考的就是何時開戰,何地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