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間艾奇立他歎了口氣對蕭明抱怨,他這次是為了第六期鐵路債卷的發行工作而來,有前幾期債卷的發售一直很順利,艾奇立覺得應該趁熱打鐵,將第六期債卷發行出來,最好能夠趕到第三期債卷兌現之前完成。
可是這第六期債卷的發行卻是很不如人意,蕭明詢問願意是什麼?艾奇立告訴蕭明,就是這第六期債卷中提到要開拓一條前往蜀地的鐵路而導致,很多人對於像蜀地修建鐵路需要的成本太高,必然會導致工程進行不下去,所以認購的人非常的少。
這種情緒是蔓延的,加上康京小報和京杭快報等媒體報紙的宣揚,使得這期債卷打發售出現了很艱難的地步!
而此時長江跨江大橋的第二期貸款就要進行,再加上日昌隆的遠洋航運貿易公司準備進行一次一百多條商船的新宋州貿易,都需要向銀行大量的貸款,艾奇立很指望這一次的債卷發行來解決這次貸款的銀根短缺問題。
“為什麼會這樣?”蕭明問道:“日昌隆盛不比大宋皇家第一銀行,它的黃金儲備之多,估計在世界上基本上就是第一的,為此依據儲備量的百分之四十進行的紙幣發鈔,已經占了主要發鈔行的六七成以上才對,為何會出現銀根短縮的情況?”
艾奇立歎了口氣給蕭明解釋,原來這幾年大宋的工商業發展已經快的超乎象形,人們一改過去積攢錢財和儲蓄錢財的方式,改由向銀行貸款來進行工商業的開業和生意往來,加上現在銀行的貸款利率都不太高,由於經濟快速發展嗎,使得很多人隻要做生意或者開工廠都能大賺一筆,那點銀行利息簡直就是九牛一毛。
這種趨勢使得市場上的原材料大麵積漲價,帶動的市場上其他物資的價格也開始漲起來,這是一種經濟快速發展帶動的通脹的前兆,而這段時間一來,日昌隆盛的黃金儲備量也是增長緩慢,這裏麵還有一些深層次的原因。
日昌隆盛一直以來都是蕭明劫掠黃金的最主要的流向地,這幾年他的黃金劫掠日漸減少了,則日昌隆盛銀行趨向於從市場上收購黃金了,但最近這些時候,市場上的黃金流量突然大麵積減少,不知道是何原因?
艾奇立也暗中調查了一下之後才發現,現在竟然有人開始大麵積囤積黃金,這是一種潮流,除了債卷之外,黃金儲備竟然成了一部人投資的方向,搞得很多老百姓現在都不太願意將黃金出手了,而改為留在手裏儲藏!
如果這樣的狀況隻是一小撮人,倒也沒什麼,糟就遭在這竟然是一種普遍現象,於是很快市場上就出現了“黃金危機”這種黃金危機蔓延的速度極快,很快全國各地都有這種事情發生,對於以黃金儲備為發超標準的金本位製度直接造成了威脅。
由於黃金的直接減少,使得艾奇立不得不減少銀行的發鈔量,這也無疑使得本來就有點緊張的銀根有點緊張起來,麵對著大量貸款的人,銀行如果拿不出實際的錢款,那是對信譽致命的打擊。
所以艾奇立將這次鐵路債卷的發行看的很重,不得不親自前往京兆府跟鐵路公司下屬的鐵路建設公司碰麵,看看能不能解決從京兆府抵達成都府和益州府的鐵路修建難題!而他卻正巧跟蕭明撞上了。
“太師,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了,在這樣下去,一定成為下一次通貨膨脹的導火索的!”艾奇立對蕭明告訴他的“通貨膨脹”一詞頗有研究心得。
“你可知是誰在有意的囤積黃金?”蕭明問道。
艾奇立回答:“我也曾做過一些調查,一開始是幾家民營的錢莊銀行有意識的囤積一些黃金,但到最後,這種有意識變成了無意識,這些年受到太師大量流進黃金的影響,天下百姓皆有仿效的趨勢。
蕭明意識到,現在的市場金融已經從一開始的那種粗放式的混亂當中漸漸的變的有些規範了,而當初自己作為市場金融的引導者黃金本位的始作俑者,變成了改變者,並且在無意識的黃金偏好中帶動了整個市場對黃金的渴求。
這件事既是好事也是壞事,好事是市場對黃金的渴求勢必會帶來天下人想方設法的增加黃金的渠道來源,壞事是很多人定然會在這裏麵投機取巧和渾水摸魚,怎樣才能既保障了日昌隆盛銀行的黃金儲備,又能對這種所謂的”黃金危機“有一個良性的引導哪?蕭明對此作了一些思考,他沈吟半響沒有吭聲。
艾奇立知道蕭明正在思考事情,所以也沒有催他,蕭明突然想到了一個辦法,既然金融已經漸漸的市場化了,那何不使用和諧大神的”宏觀調控“方式哪?畢竟在這方麵蕭明和艾奇立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
”有辦法了!“蕭明道。
艾奇立側耳傾聽,他知道自己學習的機會又來了,但蕭明下麵的辦法卻不得不讓他大吃一驚!他喏嚅著道:“怎麼能夠這樣?萬一出事的話,整個日昌隆盛銀行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