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蕭明在入主日昌隆之後,進行的大辦教育措施之後取得最好結果了,各個工廠主和老板看到這種情況之後,也紛紛有樣學樣,各種針對於工廠實際操作的短期的長期的培訓班頓時開始興起,這在短期之內就解決了用人問題。
整個兩浙路附近大多是這種現象,原因也是多方麵的,兩浙路除了商業發達之外,農民的土地現階段已經被大量的兼並,本來糧食的產量並不高,所以也沒有人在意,除了一些經濟作物之外,應該就屬日昌隆的桑麻田和棉花田了。
沒有了土地的農民開始向城市移動討生活,而不是淪為地主的雇農,因為地主現在也少,這種情況跟廣大的內陸和中原地區不一樣,因為看到做工掙得錢可比辛苦勞作一年種地多得多,很多人自動放棄土地而進城做工,這是自主的選擇,沒有人攔得住。
正是有了這樣的人力儲備,兩浙路的各種工廠才如雨後春筍般的紛紛冒了出來,原來的手工業匠人的身份也成為了工廠內的匠人和不同等級的工匠,由於收入的增多,社會地位也在不斷的上升。
這是一種新興階級的崛起,社會地位的攀升,造就了多人數追捧的現象,不論是貧家子弟還是一般的殷富之家,都感覺工廠做工是一件令人有麵子的事情,這種社會上的普遍意識形態也正在慢慢的改變著中國人固有的“官本位”傳統。
而實際上,朝廷和政府官員在很多事情上也漸漸的陷入到了一種不作為狀態,由於采取了銀行賬號結算的方式,就連納稅也不再是差官衙役上門催繳的行為了,而是通過特殊的傳票,將應納稅額投遞到戶,在一定時間內等待納稅戶轉賬即可!
大宋朝取消了田畝稅之後,卻從商業稅中獲得了更多的財源,而商業稅收的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各種大大小小的工廠,普通百姓除了在購買大型商品時需要交納一定的稅款之外則在沒有其他的稅務義務,當然中原地區的農業稅除外。
可如今土地被大量的兼並之後,這種農業稅的來源已經不能攤丁入畝依靠每家每戶來收取了,而由打的農場主和擁有土地權的工場主來支付,可以說,這一時期的大宋百姓是負擔最輕,生活最舒適的時期。
老百姓手頭都有餘錢,於是在子女教育上,以及學校的選擇上就有了多方麵的考慮,原來的私學和官學很發達的廣大中國,則先後冒出來很多專業性很強的學校和學館,而教授傳統國學和經史與儒家經典的學校則越來越不吃香了。
大量的專業技術學館都在招收學生,而生源的踴躍程度也是讓這些辦學者沒有想到的,這種現象已漸漸地從艱難富裕地區慢慢的向全國輻射和蔓延,同一時期的各類工廠的建立速度也在大大的加強。
大宋國的國民現在已經不再滿足與吃飽穿暖了,他們追求的是更高層次的東西,而全國之內的鐵路網路這在加緊進行建設當中,從各地報上來的數據上看,一些主要地區的鐵路鋪設已經全麵展開,最少有將近兩百萬的俘虜勞工正在全國各個地方建設鐵路。
而第五期鐵路債卷的發售更是火爆,現在的人對債卷這種東西的認知已經很清晰了,他的市場炒作也在加劇,而大宋皇家鐵路的經營權始終掌控在日昌隆蕭明的手上,每年帶來的利潤也越加的豐厚起來。
當前有幾樣急需要做的事情需要做,教育成係統的改製迫在眉睫,蕭明想讓安道全到朝廷的內閣來管理此事,但安道全卻還是醉心於自己的醫學館和藥廠的事情,如今他的藥廠已經開到了五家,這一次他想在濟南府再開一家中成藥的藥廠。
說道藥廠,丁建鵬建設的哪家心髒急救的藥廠並未取得很好的了效果,那是因為中國人好沒有習慣持這種化學藥劑,於是丁建鵬將這個藥廠的設備和技術全部轉讓給了安道全,在裹著重要外衣之下的急救藥終於打開了銷路,並且被稱為神藥,這也讓安道全的藥廠盛譽一時。
二人在前往威海的客船上,對這些事情聊了一聊,都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由於蕭明掌握了整個遼東地區的藥材產地,還有高麗的人參,所以擴大藥廠的規模看來是可行的,除了賺錢之外,這也算是一件善事。
客船在初春的東海向北航行著,隨著一聲悠長的汽笛之聲,船速慢了下來,原來前方的海麵之上有一艘大船似乎有了故障,這一帶的航線上,凡事掛著大宋旗幟的船隻一旦遇到困難,所有過往的船隻必須停船救護。
蕭明趴在船舷上向前張望,遠處那是一艘很大的船隻,但蕭明卻一眼就認出了那艘船,那是自己的留在日本橫濱港的戰船“蛟龍號”它為何會出現在這個地方哪?看來自己需要親自過問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