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宋初以詩賦取士,後以詞賦取士,複立“宏詞科”,故宋詞亦極為可觀。原來“唐詩宋詞”都是科舉考試逼出來的,蕭明覺得頗為可樂!但宋代嚴防舞弊,學子平民得有進升之機,並且宋以科舉取士,造就不少忠國之士,這些人當中如李綱。宗澤等人。
科舉考試需要改革,在宋代還未有完全和係統的教育體製下,沿用科舉是為國家挑選人才的最快捷方式了,蕭明還無意改變,但這考試內容卻的確是要改的,經史子集用處不大,詩詞歌賦更是無用,但卻不會完全廢除,但重策論卻是不可少的。
其次就是蕭明所提倡的雜科,這裏麵尤以術數為重,俗話說,高等數學無用處,但卻是鍛煉人路基思維能力的好方法,對於削減大量儒家經典作為考試題目的作為,很多人也曾反對,蕭明卻拿王安石的一句話來駁斥他們。
“課試之文章,大則不足以用天下國家,小則不足以為天下國家用!考它何用?”
既然要動科舉這塊,就不要束手束腳,快刀斬亂麻的方式是最佳的!但蕭明懂得圓滑處理,能讓步的地方自然讓步,該增減的地方也一定會增減,儒家經典不可能完全去除,因為現在畢竟還是忠君集權的封建製度,有些底線在未鬆動之前,蕭明也不敢公然觸碰的。
整個大宋王朝的科舉考試會在國慶大典之後擇期舉行,由於是秋天,則稱為“秋闈”這是慣稱,蕭明這段時間就在急鑼密鼓的忙這些事情,開科取士是彰顯皇恩的契機,高宗自然也是全力支持,不過當前還是要以大慶為主。
不過今秋要開榜取士的消息傳出去之後,各鄉各縣以及各州府的選拔已經開始了,由於時間緊迫,一些當試的舉子秀才之流的考生基本上沒有進行“省試”而報請貢院,有的報請官府,義律填入到禮部和是、禮部統一的舉子名單之內。
趕在大慶之前就來到京城的舉子們和陸陸續續的前來的考生可算是京城的一道風景,加上各地前來觀禮的使節和客商大戶,京城之內的客棧酒樓頓時人滿為患,而借著這中大事前來走生意做小買賣的人更是絡繹不絕。
康京在作為京師的第二年就已經成為全中國最繁華的城市了!人口突破五百萬,流動人口不下三四百萬人!這也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的商業貿易和工業業已經酒店零售和食品加工業的發展,對於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常住民,城市的擴張在不知不覺中進行著。
……
公元1135年,大宋高宗永康三年的十月十九號,壬辰,丙戍月,甲卯日,青龍、明堂、金匱、天德、玉堂、司命六星當值,正是黃道吉日,準備了快兩年的舉國大慶終於開始舉行了,當日的慶典真是盛況空前!
高宗趙構親自率眾,文武百官,王公國戚,浩浩蕩蕩前往太廟祭祖,禮部規儀極盡豪華,全套的宮廷鼓樂,大氣肅穆!皇帝祭祀先皇故帝,太宗牌位一次賜予諡號就連死去的欽宗皇帝也被封了諡號,說明高宗還沒忘了自己這位大哥。
然後皇帝趕往白馬廣場的祭天台,儀仗開道,旌旗遮天,皇帝要祭天祭地,隨後上泰德大殿,接受百官朝賀,各地番邦屬國,海外藩屬全都跪拜磕頭,這裏麵仍舊是那三十多位南洋的酋長國王在內,最新加上的扶桑日本的天皇高倉!高宗都有封賞。
然後是鼓樂齊鳴,宮中千伎齊聲高歌頌揚大宋帝國我皇恩澤,開疆萬代等等,鼓樂歌舞齊鳴,千伎獻舞,接著各道各州各府的地方向皇帝敬獻禮品,高呼萬歲!皇帝與予嘉勉並行封賞,禮物由禮部劃撥。
接下來就是大開筵席了!泰德殿廣場可容萬人,自然就是露天開席,值得一說的是,那個清河郡王還真是挖空了心思準備了一次菜單盛宴,用來款待高宗趙構,蕭明協同內閣大臣全都前去試吃,一次性就幾乎讓張俊破產,事後大監察馮澥自然不會放過對他的監察了。
鬧鬧騰騰一直到了晚上,整個京城張燈結彩,禮花爆竹齊鳴!百姓遊行狂歡!高宗登上萬勝門與民同樂!這場大慶一直要持續到年底,期間各地的藝人齊聚京城,獻唱賣藝不亦樂乎,百姓則可以免費欣賞,此次大慶可謂盛況空前了。
蕭明算了一筆賬,一場大慶下來,不但是高宗自己的錢財見底,就連戶部賬頭也見虧空,高宗皇帝破產了!好在國庫之內錢款還叫豐足,蕭明心中對此實在是大為不滿,但也不好發作,心情鬱悶之下,找了個借口又躲到杭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