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眼界有多寬(1 / 2)

發展造船和航運業是一個方麵,另一個方麵琉球基地的建設也讓蕭明耗費了大量的資金,在整個琉球由於沒有任何工業和大範圍手工業的基礎,所以萬事都要杭州基地支援,並且這種支援還是短時期沒有回報的。

可是也有好消息傳來,日昌隆組織的大隊商船船隊對日本的貿易卻收到了很好的回報,尤其以太平號的鐵器最為受歡迎,除此之外,棉布的歡迎程度也不低,還有一項商品的受歡迎程度卻是連蕭明也沒有想到的。

這樣商品就是書籍!尤其以儒家學說的書籍最受歡迎,光是《論語》這樣的單行本書籍就一次銷售了幾千冊,而《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春秋》、《孟子》、《中庸》等書全是日本商人開列的書單。

當時的日本還沒有大規模使用印刷術,很多書籍都是專門有人摹抄而成,這些人被稱為:“伊人抄”加上曆代天皇都崇尚漢學,而且漢字也是整個國家的官方文字,所以大宋印刷精美的各類書籍變成了他們的摯愛了!

能用書本賺銀子這可是好事,蕭明開始在杭州大量訂購這些書,每冊都不少於一萬五千冊,再加上當時比較流行的十三經和各種集注,甚至還有《唐詩輯選》這樣的書籍也在訂購之列,而書籍全部裝船運送日本換取白銀!

這一下子就帶動了整個杭州等地的印刷業和造紙業的發展,而蕭明則控製了幾家最大的書局和造紙作坊,為了製造更多的紙張,很多造紙廠都需要向墨家工坊訂購蒸汽機,這種連帶產業的發展是很多人無法意料的。

依靠造紙和印刷業來換取白銀,這基本上就是掠奪了!可是這是蕭明自己開拓的商路,也就是技術差距帶來的財富,這樣讓日昌隆的財富積累達到了甚為可怕的程度,而日昌隆元老院對現錢的使用則是在全國大量的兼並土地,這被蕭明稱為:“購置不動產!”

但土地從名義上來講那是屬於皇帝的,所以蕭明對此有更好的處置辦法,日昌隆在各地購置的土地上地契上都是使用大宋皇家合股的方法,也就是蕭明在有意製造一個謬論,那就是皇帝家買地買的卻是自己的土地,左手倒右手,倒是讓地皮的價格上升了不少!

良性資產不僅僅是土地,還包括了大量的礦山和林地,甚至沿海的漁場,總之凡是潛在升值空間較大的“不動產”全在收購之列,蘇彩兒曾說道:“長此以往下去,不用多少年,整個大宋朝豈不都成了日昌隆的嗎?”

蕭明偷偷的解釋道:“依靠朝廷為國家斂聚財富是很難的,倒不如我已日昌隆的名義為整個大宋斂聚財富來的好,到時候這些錢財是全部要用到老百姓身上的!”

蘇彩兒奇怪的問道:“如何才能夠用到老百姓身上?”

蕭明故作神秘的道:“到時候你自然知道!”

蕭明的兩位夫人都已經懷孕八個月了,馬上就要麵臨著生產,可是蕭明卻沒辦法在家裏陪著了,原因是高宗趙構終於迫於朝內的壓力要求蕭明進行一階段的北伐準備,而蕭明不得不再次趕往威海基地。

脫離了杭州的天子腳下,蕭明在威海基地似乎才是自己的地盤,他召集自己嫡係的全部人員再次開會,商議是否結束金國在遼東的占據,根據目前形勢是否以大宋的整個國力來進行北伐,會議必須要拿出一個總的方略出來才行。

可是這個方略如何才能拿出來哪?就像吳庸所說的,蕭明的意誌決定了整個遼東係這一幫人的前途和走勢,如果蕭明需要建立遼東的東丹國,這些人都會全力支持他,可是蕭明的心思卻並沒有放在建立一個小國家上。

假如能在十二世紀的時候能夠讓中國就走入海洋,那麼未來會是怎樣?蕭明對自己的想法自己都感到激動,西方每一個強國的崛起那個不是跟海洋有關,都是那些率先進入海洋謀求發展的國家。

但中國是一個對土地十分依戀的國家,不管是現在的農業大國宋朝,還是遊牧為主的金國他們全都是很在乎土地的得失的,要改變這種現狀,就必須要進行民族融合和海洋利益相結合起來才行,而要實現這種方法那就必須要結束整個大陸紛爭的現狀。

可是就現在蕭明手下這樣的領導班子,要想讓他們理解自己的宏偉計劃,還需要一個過程,蕭明決定先給大家開眼界,他讓人找了一個大木板,並且用墨汁刷黑了,然後用白灰塊在木板上簡單畫了一個遼東的地形圖。

“這是我們的根本地,也就是遼東……!”蕭明以這樣的方式開始了講解,他對整個中國整個東北部的大概形狀、地理、物產、民族做了一個簡單的概括之後,突然又畫出了整個朝鮮半島,然後是日本,並且一路向北畫下了大概的北部地區,包括了西部利亞平原地區。

蕭幹明白蕭明是在給大家普及知識,但有些地域他自己也不知道,不免很奇怪蕭明是怎麼知道的,隨著蕭明的白灰塊延伸,整個亞洲東部的地形已經完全出現,並且山脈河流的大致位置都沒有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