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規模製鹽(1 / 2)

宋代的五大名窯之中有四個都是在北方的中原地區,隻有一個龍泉窯是在東南地區,而這個龍泉窯正是蕭明盯上的目標,除此之外,日昌隆在江南西路的景德鎮地區也開始大範圍的扶植窯廠,而這則是蕭明授意進行的。

這件事情,蕭明覺得事關重大,於是親自前往處理,龍泉窯的地址是在浙江龍泉,龍泉位於浙江省西南部浙閩贛邊境,東臨溫州,西接福建武夷山,素有“甌婺入閩通衢”、“驛馬要道,商旅咽喉”之稱。境內層巒疊嶂,溪流縱橫!

龍泉等地製窯的曆史可追溯到晉代,到五代之時,此地則已經遍布窯址,而這裏麵最終名就是章氏兄弟的青窯了,而東南等地的窯業發展,也是在此時才聲名鵲起的,章氏兄弟他們吸取越窯、婺窯、甌窯的製瓷經驗,開始燒製青瓷。

章氏兄弟燒紙的青瓷,由於土質奇潤,呈現一種魚子般的紋路,令人十分的驚歎,市場上很受追捧,也有人發現章氏兄弟的龍泉窯很有當初鈞窯的特色,也曾懷疑章氏兄弟就是,當初鈞窯因為楊戩落勢之後,被史家移走的那一大批著名的工匠之一,但傳言總歸是傳言,破不足信。

蕭明此行並不張揚,隻帶著顧小六、郭守信二人隨行,武鬆本要跟來,卻被丁建鵬抓了勞工,讓他幫助實驗最新式的一種氣球飛行器去了,蕭明覺得此行也沒什麼危險,於是就帶著郭、顧兩人前往龍泉。

龍泉不僅是龍泉窯的重要產地,還是著名的龍泉寶劍的產地,從春秋的時候,就久負盛名,這說明,龍泉當地的冶金和煉鐵的技術非常發達,蕭明也是抱著尋求人才的目的而來的,中國古代曆來對冶金鍛造方麵非常重視,很多能人異士都是掌握了非常特殊的金屬成分的配比秘方,所以鍛造的刀劍鋒銳異常。

東南隸屬古越地,眾所周知的極大鑄劍名家全部集中在此,不管是歐冶子、還是幹將莫邪等人全部都是古越地人士,所以這裏自古就有鑄劍鍛刀的傳統,而蕭明對此並不在意,現在自己的兵工廠已經能夠量產熱兵器的時候,再過分關注冷兵器似乎不智。

但其實,這是一種狹義的想法,改進金屬成分作用,在用發展各種功能鋼鐵材料,譬如硬度達到一定比例的刀具鋼材;專門用來用於彈簧製作的彈簧鋼;能夠抑製生鏽氧化的不鏽鋼等,這才是蕭明尋找人才的目的。

三人抵達龍泉之後,安住在客棧之內,隨後出門吃飯,一麵隨便逛逛,畢竟此地的風光和景色也算相當不錯的,三人走走逛逛,一麵欣賞風景,一麵向人打聽章氏兄弟的窯廠所在地,但奇怪的是,當地人竟然根本不知道本地竟然會有一家章氏燒瓷窯廠!

這讓蕭明很是奇怪!“怎麼會這樣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顧小六道:“主公別急,定然是這些人並不是窯戶,不知道章氏窯廠也情有可原。我們慢慢打聽就是,隻要問一下真正的窯戶,他們同行之間,定然會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