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算盤就代表著整個日昌隆,我今日就交給你,不管你做什麼,隻要能夠讓我中原的漢家百姓過上好日子,我死都瞑目!”
蕭明道:“好,我答應您,我會做得更好的!”
……
事實上元老會根本沒用一天的時間就得出了結果,出乎蕭明意料的是元老會最先通過的竟然是創建銀莊,其次才是蕭明的什麼主席身份,其他的條款還在商定,至於是不是吵翻了天就不得而知了。
蕭明最在意的是主席身份,有了這個身份,其他的各種條款都是自己去推行的,元老會的眾人看到的利益無非是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公平,元老會要變成選舉製,這點最重要,看來這些人對於元老的身份都非常在意,也頗多怨言,進入元老會意味著有更多的發言權,但現在元老會的組成並不是讓人太滿意。
蕭明表明的態度,那就是不改組元老會,不讓我當聯席主席,老子這事就不跟你們玩了!眾人子這件事情上自然拎得清。
蕭明現在的資產確實很嚇人,他的強勢加盟日昌隆會獲得多少好處不言而喻,況且這些人都有自己的消息來源,蕭明的在遼國和西夏獲得身份也不是什麼保密的事情,雖然名字不太一樣,但這世界上還真沒有不透風的牆!
而蕭明提到,要謀得杭州府的市舶司的地位也不想開玩笑,以至於史思明都不再吭聲,加入在杭州成立市舶司那麼他主持的瓷器貿易就能節省很多的成本,能不能成為最大的利潤來源,從而獲得元老會的認可,從而慢慢控製元老會都牽連在他上麵。
就這樣,兩家商號的合並已經是勢在必行的事情,處於某種原因的考慮,蕭明並沒有出示金算盤來壓元老會,等待改組的時候,再做打算,兩家商號的合並屬於技術層麵的事情,主要的經營方式還是自主經營,但要接受元老會的監督。
很多資源需要整合,很多人員要從新分配,按照蕭明的設想日昌隆作為幕後品牌存在,原有的商號名稱仍然保持,隻不過財務必須要統一。
各個工坊和工廠還有店鋪也需要盤點,日昌隆介入的一些新的產業也需要清理,像糧食漕運的事情,就可以外包給更專業的漕運商號,還有幾家大的酒坊,“龍山燒坊、四海春”等老字號仍然保留,但幕後股東卻是日昌隆,這些都需要理清財務。
其他如造紙,印刷,和出版,顧氏煉坊的水泥、玻璃和燒窯這些還都停留在作坊式的經營方式,也要全部統一下來,並擴大規模,名字嗎到可以隨便去,這些都是虛的,隻要財務上統一,幕後人是日昌隆,蕭明才不去管它叫什麼名字哪。
除此之外還有辦學之事,這個墨家是最感興趣熱情最高的事情了,蕭明可以完全放手讓他們去搞,可是日昌隆需要介入的食鹽和茶葉領域卻有點難了,這兩樣可是曆來都由官府控製的,要想大規模介入可算困難重重,但蕭明不擔心,他有辦法拿下這些領域的經營權。
繁瑣的工作中,就屬財務賬房的工作量最大,以至於沈瓶兒幾天都沒有合眼睡覺,蕭明心中過不去,親自熬了人參湯,讓她補身體。
瓶兒卻笑道:“這些是我的強項啊,上次的事情我還沒有感謝大哥哪,做這點事情我不覺得累!”
“上次的事情,什麼事情啊?”
瓶兒眨眨眼睛道:“難道你忘了,你不是托濟明大師給我送來,你尋訪而得的《墨氏算經》,我都不知道怎麼感謝你哪!”
“濟明大師!”蕭明突然想到,還真把他給忘了,自己倒是送給他好幾箱子佛教的經卷典籍,但卻沒有什麼《墨氏算經》啊,難道說幾名發現那些經卷中夾雜著這本書,轉而送給了沈瓶兒嗎?想來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