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接手南院(1 / 2)

消息傳來令人震驚,這場刺殺來的非常猛烈,以至於十幾名刺客全軍覆滅,而護衛天祚帝的禦林軍和斡魯朵衛士死傷了幾十個人,甚至連天祚帝都受了箭傷,龍顏大怒之下開始了徹查此事。

但刺客們全都被殺,一個活口也沒留下,這確實不太好查,蕭嗣先提議從死去刺客的身上查,衣服頭發皮膚等等,結果很快出來了!死去的刺客除了兩個西域人之外全是漢人,並且是北地漢人。

所謂北地漢人就是生活在遼國的漢人,遼國自吞並幽雲十六州之和渤海國之後,北地漢人大量增加,人口總是已經遠遠超過了契丹的三百七十五萬戶,這些人基本上都是以農業為生的,也有靠漁獵和給契丹人放牧為生。

北地漢人的數量如此之多,是的整個遼國在一係列政策上全都向漢人傾斜,比如漢人不用繳納畜牧稅等,但漢人的地位卻是最低的,現對於契丹人,西域人,悉人,女真人都要低下,但大量的漢人卻是遼軍補充兵員的最佳來源。

漢人當中超過十五歲到四十五歲的男子全部需要給遼國服兵役,一旦征召就必須自備武器馬匹等還要再帶糧食去打仗,違抗者出發極為嚴厲,而大多數漢人從軍的目標卻都願意選擇南院一係的兵馬,原因是南院兵馬有軍餉,沒事的時候還能讓他們耕田。

漢人當兵也遵循的勞作的習慣,墾荒戍邊的政策不但可以解決糧食補給的難題,更滿足了不少漢人養成的耕種習慣,南院一係整體的兵源有一多半都是來自於漢人,結果這也成了蕭奉先的借口。

蕭奉先提出:“刺客全都是多年從軍的行伍之人,這點從手上的老繭就能看出來,而這樣的士兵最多的就是南院的兵馬”

於是天祚帝下旨嚴查耶律淳先身邊的那幾千兵馬,剛剛才在皮室大帳前跪地鬧事的人這次全部被抓,就連蕭明的親兵衛隊都有牽連,更甚的是,就連晉王都受到了牽連,皇帝在他的封地和轄區遇刺,他自然是脫不了幹係。

蕭明不僅對蕭奉先大為佩服,這樣的屁事也能聯想到一起,看來他個未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之人,蕭明對這一切有點厭煩,他想要趕快趕回遼東支持哪裏的工程建設,實在沒心思留在這裏理會遼國朝廷之內的勾心鬥角。

可是他現在卻不能走,耶律勻骨對他的話他記憶猶新,他答應人家了,他要救耶律淳先,這種承諾就像一根繩子拴著蕭明的心,承諾就要擔責任,蕭明還沒覺得自己就那麼厚顏無恥,這近一年的時間蕭明都是與這些契丹人混在一起的,他對他們很是有點感情的。

論起權力鬥爭,蕭明自認為自己也不行,心眼子玩不過人家,凡事勾心鬥角者皆是短視之徒,因為他看不長遠,也看不到未來,他隻在乎眼前的利益,能將這些抓在手裏他們就很滿足,哪管他明天亡國滅種,天塌地陷!自己活得很好就是最大的成就。

古來帝王有平衡之術統禦臣下,而這個天祚帝卻是個白癡,眼瞅著蕭奉先一家做大,卻還是對他寵信有加,王公大臣們對此雖然不滿但卻沒有辦法,自古奸臣都有自己圓滑的一麵,蕭奉先也不例外,此公最善交際,大遼國的文武百官王公大臣倒有一多半跟他一個鼻孔出氣。

對於蕭明的橫空出世,蕭奉先本來也想要拉攏一下的,但蕭明在短短的時間之內,名氣上升的太快,且越來越對他無視起來,再加上巴納鐵掬在一旁推波助瀾,遂決定將蕭明劃作不合作的對立麵,時刻準備下手。

但要找到蕭明的軟肋卻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首先打壓南院的勢力範圍,削弱晉王的影響是當務之急,當然蕭明也算南院一係,打擊南院就等於打擊蕭明,可是他卻不知道,蕭明根本不屬於南院,他隻屬於他自己。

如果要說蕭明有軟肋,蕭明自己都知道,那一定就是阿咪,蕭明曾經發過誓,必須要保護自己身邊的人,阿咪這個妹妹他是必須要保護的,在她還沒有成為蕭奉先之流準備對付的目標之前,蕭明必須為阿咪安排一個好的護身計劃。

既然現在見不到天祚帝,蕭明於是開始安排自己的事情,兩天之後,天祚帝回到大帳,閉門養傷,第三天阿咪動身回烏槐部省親,蕭明安排南院的幾千兵馬護送,對此蕭奉先和天祚帝都保持默許。

第四天南京留南府樞密副使蕭幹上書,請求赦免南院大王耶律淳先,稱純先為皇室宗親,天祚帝的堂叔,兩朝元老!為屬下的過錯而受牽連,實在是冤枉!請皇帝陛下體恤……,並且北院大王耶律餘睹也上疏求情,朝中各位老臣,也為純先求情。

天祚帝召開朝會為此征求各大臣的意見,蕭奉先堅決反對,稱耶律淳先圖謀不軌已有先例,上次耶律章奴的事件還未平息這次還有教唆手下謀刺皇帝的重大嫌疑,此罪甚大,必須查證屬實嚴懲不貸。

如果確定耶律淳先有罪,為了契丹王族的顏麵當賜鴆酒,就算沒罪也有統禦手下不利過失,實不配再代理南院大王一職,押赴上京,交由統禦司和三法司徹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