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西州回鶻有於闐(2 / 2)

對於蕭明來講,有人顛覆大遼國,跟他其實沒關係,宋遼兩國本來就是世仇,蕭明作為漢人可能更應該高興遼國被人顛覆,可是蕭明是現代人,從他的曆史角度來講,什麼遼國、宋國、金國的,其實都是中國,可是金國現在崛起,這個女真民族殘忍嗜殺,並在不遠的將來就會進攻中原。

金人在中原地區殺人如麻,漢人被他們殺死的很多,並且滅亡了北宋王朝,這一點蕭明很不爽,而目前為止,能夠為大宋朝作緩衝的則是這個搖搖欲墜的遼國,隻要大遼國一日不被打垮,那麼金國就不會越過遼國而前來進攻宋國。

於是於情於理來講,蕭明都會先幫助遼國,但這個北方最大的帝國現在可以說是連根子都爛了,能夠將他扶持多久,蕭明自己心裏也沒底,對他來講,“時間!”時間才是要點,才是最寶貴的,他必須要在一定的時間之內,完成很多計劃。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整個上京有很多漢人和西域人被抓,根據巴納鐵掬書信提到的很多金國和西夏國的奸細,都逐一落網,巴納鐵掬似乎很喜歡使用漢人作為信使,而來往於各地的漢商卻是最多的。

除此之外就是西域客商,其實這些人隻是外圍人員,真正核心的卻是巴納鐵掬建立的一個叫“國師助佛團”的組織,通過遼國各地的信佛人員與各個部落貴族之間,建立某種聯係,同時策劃各種反遼活動。

開龍寺內,“助佛團”黨羽眾多,很多和尚被抓,同時國師行宮之內也被封鎖,在這裏竟然又發現了助佛團四處活動的經費來源:三千多枚金牌!這些金牌都是赤金所造,一麵是佛像刻紋,另一麵上書一行契丹文字:“敕令佛祖真言!”

這一切的行動都是秘密進行的,蕭明將消息嚴密的封鎖,開龍寺的國師行宮索然被封,但蕭明留給鮮解大師近四萬卷佛教經典圖書。

而濟明大師,已經離開了遼國開始返回宋國,由蕭明的虎衛護送,隨他而走的還有幾大箱書籍,那些孤本珍本的佛教經典,尤其是梵文所著的經卷都被蕭明送與濟明大師,讓他帶回宋朝,由於雕版大藏經的刻板是在太多,濟明無法帶走,否則蕭明肯定也要將其讓濟明帶走的。

這些版刻的雕版真品,後來也突然失蹤,被作為蕭明進攻人家的借口,這是後話,上京城內現在秩序井然,但佛事活動突然少了起來,老百姓在春天來臨之前要麵臨著一次重稅,這是遼國傳統的畜牧稅。

經過冬天的嚴寒,以畜牧業為主的遼人的畜群會有大麵積的縮水,有的是被嚴寒凍死大批的畜群,有的是被野獸吃掉的,整個遼國為了保護這些以畜牧為生的的部落,會在半農業地區和全農業地區征稅,用以扶持畜牧業。

這也造成了很多農民的負擔,而遼國現在正在逐漸的越來越依賴於農業生產了,傳統的漁獵生活正在被固定的,定居式的農業生活所取代,為了扶持畜牧業而向農業地區收取重稅,無疑是一種殺雞取卵的行為。

而上京地區的臨橫府正是逐漸興起的農業地區之一,這裏的春天來得比較晚,一般要到三四月份才能到春播季節,為了生計,很多人家裏不但中的同時還要養羊養牛,一方麵是為了生計一方麵也是逃稅的一種辦法。

可是稅還是要收,各級官吏還指望著這次收稅來撈好處的,整個大遼國的官僚係統並沒有被金國的進攻而破壞掉,而是在蕭明收複上京以後,仍然在正常運轉,而這方麵蕭明根本沒有插手的意思,一直都是蕭幹等人在做,他這個留守使當得是個甩手掌櫃。

畜牧稅的征收實際上落到了農民頭上的並不多,這種稅是全民範圍的,牧人們隻要交一隻羊羔就行了,到時候還會返還給你五隻羊,家裏的羊群或者牛群數量超過五十隻,就能得到這份補貼。

錢的來源則是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可這部分人現在也是半個牧人,大批的農民其實家裏都有牧群,冬天就當牧人,夏天就當農民,所以遼國百姓家裏的墓群多以五十隻左右為限,但遼人現在又實行軍屯製,於是很多農民家裏沒有牧群而轉而為軍隊養羊養牛,甚至於還有專門為軍隊種地的人。

除此之外城市的手工業者就成了征稅的對象,而城市的富戶以及貴族則不用交稅,逼得這些年大量的工匠逃往金國,人口的流動多為這方麵的人,而金國從十幾萬戶的小部落,很快吸收了大量的遼人,奚人、漢人等工匠和農民,人口不但快速增長也給他們帶來了很多先進的工匠技術,尤其是煉鐵技術。

針對於此,蕭明建議上京;東京等幾十處州縣地區今年免稅,但在金國占領的地區卻要收重稅,政策直接由上京發往各地,布告和驛馬傳卷到處都是,東部的百姓和工匠們興高采烈,而同時又有大批的難民和工匠又逃往了遼軍控製區。

但開春以後,金兵似乎又開始進行一係列軍事行動,一黃龍府為核心的兵力調動很是明顯,整個北遼國被金軍占領的地區兵力都在調動,他們最少準備了二十萬人馬準備再次進攻上京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