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出兵向東行(1 / 3)

蕭幹與耶律大石等人帶來的兵馬號稱十萬,但實際上隻有四五萬能戰之兵,其中騎兵兩萬,步兵三萬多,其他都是輔兵,押運糧草的雜兵,這些兵隻能射射箭而已,連基本的軍事訓練都沒有,更不知道什麼戰陣了。

而在上京的金兵則是金國的精銳兵馬,騎兵就有八萬,還是有契丹降卒和各屬國的降兵四五萬人,這兩方麵的實力對比很明顯,蕭幹心裏很清楚,指望著這樣的軍隊收回上京,無疑是癡人說夢。

所以對蕭明召開的軍事會議上,對攻取上京的計劃根本不感興趣,隻有耶律大石想聽一聽蕭明的進攻計劃,此人是個有心計的人,他很想由此來了解蕭明的能力。

但蕭明根本拿不出任何進攻計劃,他也是想聽聽人家是怎麼說,這樣的結果可想而知,耶律大石對他大失所望,而蕭明也對兩人很是失望,隨即宣布,大軍先入安平城,上書天祚帝,將軍餉糧草籌集之後再做進攻上京的安排。

十幾萬大軍進入安平城內,把這個小城市立刻擠得人滿為患,一萬多烏槐部勇士暫時先回部落裏,這些人目前還不能納入遼軍南院一係的戰鬥序列,而蕭幹的人也隻得聽從蕭明的安排,暫時駐紮安平城。

現在蕭明所幹的事情,就已經讓耶律大石等人摸不著頭腦了,他整天都是跟一幫子漢人的商人在一起,並從他們那裏搞來了很多奇怪的東西。

除了日常的茶葉和食鹽之外,蕭明搞來了大量的鐵質鎧甲,他從安平附近搜集了很多馬匹,這些都是填了秋膘的馬匹,交予漢人的商賈,從他們手裏換取了大量的打著“太平號”字樣的鐵甲。

整個烏槐部落的人似乎很高興蕭明如此的操作,而在入冬之前烏槐部基本上已經不向大遼朝廷上繳馬匹了,一是由於和金國的戰事吃緊,整個遼國的行政機構全部癱瘓,兩方麵金國人占領了上京,封堵了沃倫河以北所有的道路。

烏槐部落的人不繳馬匹,相當於不有上稅,那麼用這些東西換取財富理所應當,蕭明將那五百斤黃金和五千斤的白銀就全部換成了鐵甲,而這些鐵甲除了一部分被烏槐部的戰士裝備了之外,蕭明將它們全部交給了蕭幹和耶律大石的軍隊。

於是短時間內,這隻南係軍隊的防護力很快上了一個檔次,最少是兩萬騎兵人人一套前後胸甲和鐵盔,他們換裝下來的鐵甲都是老舊款型的,都是隨軍的工匠打造的黑鐵器,全部用來裝備南係步兵還是可以的。

對蕭明的此類做法,蕭幹和耶律大石隻能心存感激,要知道耶律淳先當初收編高永昌的渤海軍,那些兵就跟叫花子一般,衣不遮體食不果腹,而整個南京地區的賦稅,一年才兩百萬兩,一直以來他們都很缺錢。

現在蕭明不讓他們花一分錢,而將南院係的兵馬改換裝備,這當然是難得的好事,蕭明當然不會做賠錢的買賣,他一方麵對下麵很是大方,一方麵卻開始對天祚帝哭窮,幾次上奏要錢。

“臣所轄兵馬集結安平訓練,但糧草無以為續,軍需用度極大,然臣一心要攻取上京,但手中拮據籌措軍用難度頗大,望陛下了課必甄,兵甲馬具,糧草軍用,被服旗鼓憑撥為盼等等!”

蕭明說的可憐,不知道效果如何,反正你不給錢,就別想讓我打仗,一方麵我還要讓薛炳昌的牙行幫通過商道,大作自己徐州鐵廠的生意,一方麵還要用你的錢,來收買一隻南院係的軍隊。

蕭明的算盤打得啪啪響,他手底下這些人卻是摸不著頭腦,反正當家作主的是蕭明,其他人也懶得去費腦筋,於是這些人就留在安平城內,好吃好喝的養著,就連正常的訓練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