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鎮痛療法(1 / 2)

疼痛是由於機體組織受到損傷或破壞的刺激所引起,是一種對周圍環境的保護性適應方式。引起疼痛的刺激作用包括錯綜複雜的物理因素和化學因素。這些刺激通過痛覺感受器被接受,經脊髓後角換細胞,再沿特有的傳導束上傳至感覺中樞,經過整合之後再通過相應的傳導束下傳,當其整合放電水平超過臨界水平時,就產生了痛覺。

當前治療疼痛的方法有兩大類,即鎮痛藥及神經阻滯法或針刺鎮痛。

第一節 鎮痛藥

概述

人體對疼痛刺激的反應不僅表現為疼痛的感覺,同時還伴有不同程度的恐懼、緊張、不安、焦慮、肢體回縮或緊張固定等情緒及運動反應。鎮痛藥能選擇性地減輕或緩解疼痛,同時不影響其他感覺,在解除疼痛的同時伴隨疼痛的不愉快情緒亦能減輕,從而使疼痛易於耐受,因此鎮痛藥的作用是減弱疼痛的感受和改變對疼痛的反應。用鎮痛藥能解除痛苦,防止休克,在急症骨科中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鎮痛藥反複多次使用可產生成癮性,因此須嚴格管理。

鎮痛藥的種類

從藥理作用來分,鎮痛藥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純粹的激動藥,如嗎啡、呢嗜啶等;另一類是部分激動藥或混合型激動-拮抗藥如鎮痛新等。

(一)嗎啡嗎啡的突出作用是鎮痛,一方麵作用於痛覺傳導區阿片受體而提高痛閾,另一方麵作用於影響情緒和行為的區域的阿片受體而改變對疼痛的反應。

遇有下列情況禁用嗎啡:①支氣管哮喘;②上呼吸道梗阻;③顱內占位性病變顱腦外傷;①嚴重肝功能障礙;⑤即將分娩的產婦;⑥1歲以下的嬰兒。

(二)呱噌啶(度冷丁)作用與嗎啡相似,其鎮痛效力約相當於嗎啡的1/10,對於呼吸也有明顯的抑製作用,其程度與劑量相關,主要表現為潮氣量減少,呼吸頻率最初減慢,但很快回複。

(三)鎮痛新既有阿片受體激動藥的效應,又有弱的拮抗藥作用。其鎮痛效力約為嗎啡的1/3—1/4。肌肉注射20分鍾起效,持續約3小時。

在等效劑量,此藥對呼吸的抑製作用較嗎啡稍強,主要是呼吸頻率減慢。大劑量的鎮痛新引起的呼吸抑製不能用烯丙嗎啡對抗,但可用納洛酮對抗。

第二節 神經阻滯法

應用低濃度、適量的局部麻醉劑阻斷疼痛的惡性循,對於機體組織的早期恢複正常功能有著很大的意義,國內外的資料及作者的臨床實踐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神經阻滯法止痛的機製

(一)阻斷了疼痛的惡性循環任何刺激,包括骨折、軟組織損傷.手術等,經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引起局部肌緊張、血管收縮,使組織缺血、缺氧和代謝產物蓄積而產生致痛物質,進而刺激感覺神經,形成惡性循環。應用局部麻醉劑行神經阻滯可以阻斷這種刺激的傳導,解除肌肉緊張及血管收縮,從而改善局部組織的血運,使之得到必要的氧供應,改善代謝,使內環境趨於穩定,促進組織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