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郭嘉恐怕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在這世上卻有很多事情沒做,郭嘉並非是聖人,他不過是個才能高絕的凡人罷了,既然是凡人,自然少不了七情六欲,而傳宗接代更是這個時代不能避免的重要責任。
郭嘉如今對杏兒態度轉變,想必也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可能會不久於世了吧。
想到這裏,陳焉心中不由得有些酸楚,他緩緩上前,又不忍心打擾郭嘉和杏兒閑聊,但是此時杏兒敏銳的直覺早已經發現了陳焉,她雖然因為呂玲綺的關係和陳焉之間多多少少有些微妙,但是仍是不能失去禮數,連忙低頭說道:“大司馬。”
郭嘉也是連忙見禮,但是言談之間,顯然帶著一點羞怯。
看起來郭嘉和杏兒之間的確有些什麼。
陳焉微微一笑,說道:“也好,奉孝,如今你年紀已經不小,咱們暫且又沒有什麼大事發生,我看你也應該找個時間娶妻生子了。”
郭嘉和杏兒聽了這話,都是一愣,而後杏兒的臉孔一下子便紅到了耳朵根,陳焉哈哈一笑,也不多說,點到為止,當即便向著濮陽城的州府而去。
一上午的時間陳焉便將徐榮和陳宮的職位安排妥當,之後更是命司馬懿放出消息,要兗州加上青徐一代的人才速速前來自薦,若是遇到能力超群的人士,定會俸祿不少,這樣一來,自然可以募集到更多的閑人。
但是司馬懿畢竟年輕,心中對選擇賢人並無甚把握,東漢末年仍是舉孝廉,因此家族的勢力對提拔人才十分重要,若是沒能夠得到舉薦的話,很少有草莽之人可以出頭。因此司馬懿對陳焉這種自薦式的方法有些質疑。
陳焉心中則逐漸考慮是否要將科舉製度過早的應用到這個朝代中來,他昨夜已經有了一番深思熟慮,考慮之下,還是覺得此時舉行科舉製度時候尚早,一來天下未定,戰亂紛飛,兗州雖然此時已經初步平定,但是百姓謀生還很困難,誰會有時間去參加科舉考試;而來科舉考試對知識的考察始終比較片麵和死板,而亂世之中,需要的是出色的人才。
考慮良久,陳焉還是決定加大工作量,進行毛遂自薦的方式,讓中原一代對自己抱有信心的人士前來自薦,然後安排自己麾下的人士對他們進行麵試,這樣一來,既可以對他們多一些了解,也可以確保人才不會遺漏。
不過這樣一來司馬懿的工作量就一下子巨大了起來,好在陳焉還有個特殊能力,那便是隻要是人才,他都認識。
隻要報上名字,陳焉聽見耳熟的,不消說,絕對都是人才,因為陳焉畢竟來自一千八百年之後,他對三國中聞名的人物都有些了解,這樣一來,便減少了不少工作量。
可是不管怎麼說,兗州和青徐三州的人口實在不少,陳焉的招賢令發布出去之後,司馬懿還是前前後後一直沒日沒夜地忙了大概半年的光景,若不是司馬懿年輕的話,恐怕早已經比郭嘉更早的過勞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