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公子!”這下回答的那叫一個異口同聲,斬釘截鐵。
“不過你們也放心,我曾經跟你們說過,在陸地上,隻要注意他們的偽裝,就不用擔心它們能傷害到你,因為它們在陸地上是跑不快的,所以逃命還是沒問題的。”
同時也讓晉雯回想起來一開始訓練他們捕捉鱷魚的技巧時他們的漫不經心,頓時很沒良心的笑了。
“鬆土,今兒個晚上,咱們也吃羊肉吧!”
向來沉默寡言的鬆土,這下也有點忍禁不住公子的促狹了,不過轉眼看看這二十幾個聞羊色變的大老爺們那鐵青的臉色,那心裏冒出來的爽快是什麼回事?
經過前一日的刺激,晉雯將那些未來的飼養員打發去所有的瞭望塔觀察鱷魚的生活習性,做記錄去了,相信他們會很用心去完成自己的“研究報告”的。
而晉雯,當然依舊去忙活她的農田,二百多畝的荒地開荒之後,除了內圍牆圈出來的地之外,還開出了將近一百五十畝的水田,一百多畝的旱地,且不論這地的好壞,晉雯此時已經可以算得上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地主了。
即便晉雯算得上農桑世家出身,按說對於耕田種地的技術問題不會有什麼太大的難處而且還有那麼多的人手幫忙,就更不在話下了。
理想確實很豐滿,但是現實卻很骨感,首先在育苗上就遇到了難題。
其一,晉雯的地本來就是開荒的頭次地,地力肥力均不能與長年耕種的熟地相提並論;其二,紫金縣處於盛國偏北方,冬季寒冷漫長,入冬早,這裏的農民一般都是一年一熟的耕種稻子,產量很低;其三就是稻種,這可叫晉雯這個現代人頭疼不已。
說起稻種,盛國可不像現代有袁隆平那樣的農桑大家,研究出了雜交水稻,在產量、抗旱、抗凍、抵禦蟲害等等方麵都有著長足的進步,可想而知,在現代稻穀的種子不僅種類齊全還高產。
可是盛國的農作物產量比自己養蘑菇的產量還要尷尬。
當晉雯看到晉武交給自己的農作物物種以及產量報告的時候,臉都綠了,至於為什麼,看看這報告就知道了。
上等的田地好年景的時候,麥子產量是兩石半到三石;水稻的畝產是三石半到四石;黃豆畝產兩石到三石……按照一石一百斤計算的話,就是說好田精耕細作一季水稻才收獲三百五十斤到四百斤稻子,每一百斤稻子能磨出六成大米,就已經是種的極好的了。
中等地在同等氣候條件同等耕種條件下,產量隻有上等地的七到八成;下等地隻有四成左右,至於荒地嘛,就嗬嗬了!
可想而知向自己家這樣的荒地開出來的水田,頭一年產量會有多麼難看了,難怪朝廷願意荒地免稅三年呢,就是不免稅也的不了幾斤糧食啊,果然是玩政治的,既賺了名聲又得了老百姓的擁護,同時還維持了穩定避免橫征暴斂引起造反,真是一舉數得。
好在晉雯也不等著這百十畝地救命,又三年內不用交稅,可以慢慢試驗著耕種。
晉雯決定將一百五十畝的水田分成五份,每一份三十畝,打上從一到五的編號。她借鑒了“鮮居”養菇房的經驗,將每一個編號內的三十畝田又分成五畝一份,共六份。
其中壹-一號和二號田,十畝田使用人類的排泄物漚出來的肥;壹-三號和四號使用牲畜糞便漚出來的肥;壹-五號則是使用人類肥料搭配養殖蘑菇之後的廢料,充作混合肥;壹-六號使用牲畜糞便農家肥混合蘑菇廢料。
如此,在同等秧苗同等氣候條件下,屆時收成必定有所不同,晉雯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不同,借以得到肥力最大的農家肥。
壹號的三十畝田,如今隻有一號三號和五號六號田上麵在插秧,其實原因很簡單。
晉雯利用暖房裏一畝多地育出來的秧苗,挑出粗壯的秧苗備用,如此僅僅隻夠十五畝田的分量,現在就用在了一三五號田上麵,至於挑剩下的瘦弱些的秧苗,晉雯也沒有扔掉,而是種在了六號田上。
然而,這點數量的秧苗與一百五十畝的水田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沒辦法,晉雯隻能將剩下的田地都提前編下編號,做成牌子插在田頭上。
所幸晉雯的田地全部請了長工來耕種,對於主家想怎麼耕種,種些什麼,都不會有異議,否則晉雯的計劃並定會有所阻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