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子叔,你知道哪裏有那種長在樹上,摘下來曬幹後很香的蘑菇啊,那個蘑菇很貴啊,山貨店裏都很少見。”
東家說的是香蕈?
“你說的那種可能是香蕈,香蕈不那麼容易找,山林深處倒是有,可是太危險我們還是不要冒險的好。”
“這樣啊,那好吧,我們走另外一條路回去好了,時候也不早了,這條路我們采過了。”
雖然采不到香菇有點失落,但是其他蘑菇也不能放過,多多益善啊。
晉雯一行人回到村裏時已經是下午了,匆匆結算了工錢給他們之後,晉雯和晉武,葉嫂餘嫂帶著菌種直奔“九宮格”最中間的昏暗的養菇房。
培養菌絲的基料,是晉雯親手挑選,一部分采用楊豐桂做家具刨下來的木屑碾碎,石灰粉,紅糖,麥麩等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勻;另一部分在前一種基礎上加上曬幹後碾碎的牛糞。
晉雯的基料算得上是成本比較高的了,因為在古代,紅糖這樣的東西本身就是奢侈品行列中的一員,即便不是頂級紅糖,在一般農戶人家,也隻有坐月子的時候才能喝上幾次。
要是叫人知道晉雯用紅糖來與這些“廢物”攪拌,隻怕會破口大罵其暴殄天物。
所幸晉雯現在是一家之主,即便廚房的管事葉嫂有些怨言,也不敢限製主子的自由。
晉雯在後山山腳下搭了一個簡易的棚子,基料消毒的灶台,一開始還有工人對晉雯正在幹的事很感興趣,休息時,時常跑來觀看。
後來,晉雯在基料中加入牛糞就讓人很是費解了,不過她對解開別人的疑惑不感興趣,久而久之得不到解釋便隻當這是有錢人家的小孩的怪癖,不在關心。
晉雯要的就是這樣,有些事你越是遮遮掩掩,別人反倒會很感興趣,可你大大方方的,反倒沒事了。
晉雯帶回來的含有菌絲的土以及早就發酵好的基料攪拌均勻,每一盒菌絲搭配一個“培養基”(木頭做成的扁平不封頂的大木盒),每一個“培養基”都要一絲不苟的撒上水保持濕度,再在木盒邊打上編號,依次擺上養菇房擺好的架子上。
為了這幾個暖房,晉雯已經準備良久,每一樣東西都反複斟酌,記錄在案,不敢有一點馬虎,現下看來果然是磨刀不誤砍柴工。
就算有葉嫂他們幫忙,晉雯也足足忙活了一個多時辰才完成,看著眼前昏暗的油燈下,整整齊齊排列的三十幾個“培養基”,晉雯內心湧起一陣成就感,哪怕隻有一盒成功種出蘑菇來,就是一種莫大的成就。
晉雯很清楚,蘑菇是一種腐生真菌,本身不能利用太陽進行光合作用,隻能依靠培養料中的營養物質生存,所以每一種蘑菇都必須有適合它生長的環境和營養物質才能生存,她現在認真算起來隻合成了一種培養基料,能種出哪種蘑菇,還真說不準。
誰叫晉雯不是專門研究真菌類物種的生物學家,要不然在古代能妥妥的成為一代農學大家,說不定能破例混個大官當當。
所幸晉雯的父母是農學家,雖然研究方向不同,但家中的書籍眾多,偶有提及。
晉雯耳濡目染之下,到也學到兩三分本事。
等她種完帶回來的所有菌絲土,與晉武他們一起將培養基一一抬上養菇房的架子時,早就過了晚飯時間,楊大爺也來催過兩次飯了。
當時正忙,沒覺得餓,現下才發現實在餓慘了,走一步都困難,最後還是晉武把她背回家的。
吃著新鮮采來的蘑菇,品種有好幾樣,煮湯的平菇、紅燒的草菇、涼拌的金針菇……口感實在是太好了,不愧是野生的山珍。
嗯!不會是把她這一次采摘的那麼多蘑菇都煮了吧,不要啊,她還要采蘑菇的孢子啊。都怪自己一時高興忘了形,沒提醒楊大爺把成熟的都挑出來,另有用處。慘了慘了……
“楊大爺,今天我們采的蘑菇在哪裏啊,還有剩的麼?”老天保佑啊,千萬不要都煮了啊!
“有的,在廚房的架子上,簸箕裝著透風,要不然明天就要悶壞掉了。”
萬幸萬幸,晉雯不由得拍拍胸口,看來今晚就要連夜取孢子了,要不然會壞事的。
“我說小簡之啊,你在弄什麼啊,神秘兮兮的,那房子裏那麼黑,還鎖的那麼嚴實,又沒啥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