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3.中國式聖誕節之:過節無論土洋,高興就好(1 / 1)

23.中國式聖誕節之:過節無論土洋,高興就好

2012聖誕節,變種的狂歡

中國社會調查事務所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哈爾濱等大城市調查中發現,中國人眼中的洋節“雖近猶遠”,多數人過洋節但仍“堅守”自己的傳統節日。被調查者中有85.7%的人認為中國傳統節日重要,認為都重要的占14.3%。

在中國人所過的洋節當中,前四位排名依此為:聖誕節(65%),母親節(42.5%)、情人節(37.5%)、父親節(27.5%)。

洋節不是在逐漸東漸,而是已經切實地融入了我們的生活。聖誕節前的一個月,我們就已經興高采烈地期盼著這個令人興奮的節日。雖然不放假,但商家照打聖誕牌:餐廳、商場、酒店,到處都給我們製造濃厚的節日氣氛,在某種程度上,和春節甚至沒有什麼兩樣。我們看見聖誕節穿紅衣服的白胡子外國小老頭,就感到某種親切。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不僅商品,連情感也全球化。

伴隨著西方強勢文化洶湧而來的洋節,成為時尚、先鋒、快樂的符號,而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端午、中秋,大家有時候不免覺得有些落伍。這也反映了在西方強勢文化的衝擊之下,中國人麵對自身文化傳統的一種微妙心理。

而在另一個半球紐約和倫敦,外國人過春節正過得不亦樂乎。

在紐約,帝國大廈亮起了代表喜慶和吉祥的彩燈向華人拜年,農曆大年初一被定為該州的法定節日;在倫敦,數萬名倫敦市民將市中心廣場圍得水泄不通,爭相觀看來自中國的高蹺、京劇、雜技和時裝表演。在外國人的普遍心理,沒有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的對比,過節就是過節,就是圖個高興和熱鬧,沒有必要附加別的太多東西。

其實,這正是一個國家、民族的自信和成熟的思維方式。隻要覺得是好的,我們都可以拿來;隻要自己的傳統節日是好的,我們也堅持,這兩者並不衝突。

是的,我們沒有生下來就接受洗禮、沒有星期天去教堂做禮拜的習慣,甚至不知道聖誕節是為了紀念耶酥基督的誕生。但這又有什麼關係,這一點也不妨礙我們和親人一起享受聖誕大餐,度過一個充滿愛和溫馨的聖誕之夜。

無論玩洋節也好,玩中國節也好,重要的不是它姓“中”還是姓“洋”,玩得高興、玩得開心才是最重要的。也許,這才是作為一個世界公民的開闊胸襟。(來源:《藍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