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打破束縛還需再加力(1 / 1)

打破束縛還需再加力

卷首

打破束縛同樣需要創新,既要在觀念上革新,更要在製度上著力,還要在引導上用功。同時,這種打破束縛的行動也需要上下呼應,萬眾合力,才能創造出“萬眾創新”的新環境。

“你對北京城市管理有什麼建議?”

在10月19日“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上,北京市市長王安順問了百度機器人這樣一個問題。

“不堵車”,後者的回答讓在場的人捧腹大笑。

對於日日煎熬在路上的人們來說,堵車算得上是北京頭號令人心煩的事情。要按之前城市發展的模式和管理方式,這一難題可能永遠沒有解決之道。而要破解這一難題,在交通管理及城市布局方麵需要有新的解題思路和新的突破方式。

交通擁堵,隻是當下大城市病的一種體現。其它諸如人口、環境、資源等問題都已經累積到了一定程度,需要中國地方城市主政者及早做出一些改變,而這種改變也需要有“創業”的勇氣、“創業”的精神。

正如李克強總理在前述會議的講話中所說,“千千萬萬人投入創業創新不僅會塑造新的經濟格局,也將對社會各方麵產生深刻影響,並且會推動政府管理理念和方式的創新。因此,我們必須充分認識這些新技術、新變革、新趨勢,遵循和把握規律,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但是在經濟層麵創業者層出不窮的同時,也要求政府層麵、社會層麵的配套改革與之俱進。否則,先行者的創意與嚐試,還未變成新的社會產業,就有可能在繈褓中夭折。各地現在推出的政策與措施多集中於給創業基地、創業企業更多的入口、稅收政策的優惠和扶持。而在簡政放權之後可能出現的空白,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因之,有些地方從之前的招商無所不用其極,蛻變為招商無所用心。更有甚者,錯誤地將“簡政放權”理解為“放任自流”,出現無作為不作為的現象。凡此種種,與中央政府提倡“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完善政府監管方式,營造破束縛、彙眾智、促創新、保公平的良好環境”的理念偏差較大。

打破束縛,其實意味著要打破雙重束縛。一重是要打破舊有的不利於企業、個人“創業”“創新”發展的條條框框,讓企業能夠輕裝上陣。另一重意思,則要打破政府落後的行政管理方式,用更科學、更合理的方式來進行製度與環境建設,提高公共服務的能力,在社會治理方麵起到引導作用。

因之,要使創新成為國家強盛和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還需要在打破束縛上再下功夫。這種打破束縛同樣需要創新,既要在觀念上革新,更要在製度上著力,還要在引導上用功。同時,這種打破束縛的行動也需要上下呼應,萬眾合力,才會創造出“萬眾創新”的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