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互聯網創業從身邊做起(1 / 1)

互聯網創業從身邊做起

卷首語

許多人受到眾多互聯網創業造富神話的激勵,希望自己也能從中分一杯羹,闖出一片天地,但苦於沒有好的創業點子。說起互聯網創業者的成功秘訣,首先在於他們看準了人們身邊的生活需求,繼而深入挖掘並由此成就了一番事業。

前幾日一個朋友和我說起,他白天將一些襯衣送到洗衣店,沒想到晚上回去時洗衣店已經關門,導致第二天沒有幹淨襯衣可穿。現實生活中這樣的遭遇不至於天天有,但如果能有一家24小時服務的洗衣店也是不錯的消息。王茂正是抓住這個商機創辦了成都本地的O2O洗衣平台——“泡泡洗衣”。該平台7月初上線,當月底便獲得了著名天使投資人蔡文勝投資的數百萬元天使資金。細數時下琳琅滿目的O2O創業項目,不論“大姨嗎”“媽媽幫”,還是“禮物說”“愛輔導”,業務定位都很精準,有其細分的特定人群。

對於技術、資金、人脈資源都比較有限而又有誌於互聯網創業的人們來說,不妨試試從身邊的機會做起。身邊的互聯網創業項目,大多藏在“衣食住行娛”這幾個領域中,這些堪稱人類生活的永恒話題。關於“衣”,上海的七位“90後”成立了“若鄰再生”團隊,利用微信回收舊衣物,反響不錯;“食”方麵的創業項目更多,像“家家送火鍋”、米類O2O服務平台“自家糧倉”等,電子科技大學軟件工程專業四位本科生開發的“懶人們”App,可以自動鎖定距離用戶最近的便利店,下單並實現送貨上門,這些都是對傳統的食品買賣做的深入挖掘;“住”的方麵則有各類租房神器、裝修及家居類企業,獲得融資的不在少數;“行”的方麵,僅以人們司空見慣的自行車為例,百度打造的智能自行車,久邦數碼前合夥人張向東離職加盟的“700BIKE”,都專注於騎行文化,未來我們“行”的道路將因此更加有趣;“娛”的創業案例更是舉不勝舉,創業者已經觸及我們能想到乃至想不到的各個方麵。除此之外,看病、旅遊、社交等,每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都蘊藏著大量的創業機會。

當然,找準了創業的切入點並不意味著一定能成功,這僅僅是個開始。在這個“快魚吃慢魚”的時代,有了好點子就要馬上付諸行動。於產品層麵而言,研發產品前的市場調研、產品問世後的積極宣傳、供應渠道的建設、用戶體驗的不斷完善等等,缺一不可;於企業團隊而言,人員構成是否穩定、執行力是否足夠、激勵措施是否到位、注意力是否集中、找錢花錢的能力是否到位等等,都是決定創業成敗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