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山。
軒轅山本來極高極闊,軒轅台則是位於山頂之上,軒轅殿即坐落於山前,殿前是一五十丈見方廣場,似玉鋪霜砌而成,白如落雪。
廣場再向前是一百層台階,寬十丈,亦是這種白色石頭鋪就,弟子和來客上山本可禦劍而上,但至此卻必須規規矩矩由這石階而上,石階以上若有人敢禦劍,必被軒轅山護宗大陣給絞殺的屍骨無存。這樣即可顯示正道第一大宗的威勢,也是為了安全起見,防止有人偷偷摸上山來。
廣場與石階兩旁種著一些草木花類,爭奇鬥豔,姹紫嫣紅,不消多說,自然都非凡品。
軒轅殿兩旁綴兩座偏殿,作長老與弟子們聚集之所。軒轅殿後方便是眾長老弟子休息修道之地,由於軒轅山極是廣大,不缺地盤,且房舍又是各位長老弟子自己建造,蓋的房間東一處,西一處,極是隨心所欲,謂其亂七八糟也不為過。各自門前院中再種上幾棵花草樹木,一眼望去,卻不像是修真之地,倒像是俗世一處快活安居之處了。
軒轅山後山是一片廣袤竹林,翠**滴,碧綠無垠,極天際地,也是一些年齡較小的弟子們最喜去的地方。
軒轅台弟子本是極多,不過五十年前正魔決戰,雖未分出勝負,弟子卻去了一半之多,奪寶之日廝殺時去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掉下去一些,致使軒轅台弟子大幅度減少,不過少是少,也還有上千人之多,且剩下的都是精英弟子,再者其它正道弟子亦有死傷,所以軒轅台這正道第一大派的名頭卻是絲毫不受影響。
不過弟子雖多,玉通真人座下卻隻有八人,且都較為年輕,其餘弟子俱是歸於各位長老座下了。
軒轅台是萬年大派,長老自然是極多的,明麵上如今共有十八位長老,且個個道行通神。天下如今共分十州,浩瀚無際,廣闊無垠。饒是如此,這十八位長老在天下也是名聲赫赫,可見軒轅台聲名之盛。
應相訣在五六層,七八層之間各有一個結,修煉至此二處,就需要有一定天賦和一些運氣成分方可修煉成功,否則就算是窮極一生亦是無法道行大成,卡在此處一輩子了。不過以應相訣六七層的修行,那也是人上之人了。是以軒轅台長老中多數是處在第六層合氣引和第七層納靈引之境,第八層也隻有玉通掌門一人修煉至那境界。至於第九層陰陽應相那無上境界,卻從未有人修煉到過。
此次正魔一戰,正道與魔門俱是損失慘重,當日奪寶之時,東北縈州大華山正道無華門掌門玄天道人仙逝,小華山正道寰宇門掌門方成子仙逝,東南豐州正道祁陽宗掌門孤鴻真人仙逝,南方焱州正道鬆風閣掌門有道道人仙逝。西南地州魔教鬼歡堂堂主混徒子死亡,西部永州魔教依刀門掌門青心道人死亡,西北利州魔教碧陵穀穀主邪鬼妖死亡,北部血州魔教聖域山掌門虎作倀死亡,這些都是天下排的上號的人物,另有弟子長老不計其數,而此次奪寶隕落之人,卻多是因為那兩個孩子之故,可見這“寶物”之威力。
那一日雖是菱寧真人奪得另一個小孩,但雲霓峰卻向來隻收女弟子,是以此子自然交由軒轅台撫養。如此一個集天地精華於一身的奇才(玉通真人語),玉通真人自是將平生所學係數相傳,更是輔以自己之感悟韜略,看那樣子,是將這個孩子當做自己的接班人來培養了。
悠悠歲月,如流水般悄悄滑過,十四年時間轉眼而過,軒轅山依舊如仙境一般,鳥聲陣陣,風聲颯颯。樹蔭下偶爾有幾聲蟲鳴傳來,白雲環繞山腰,帶著清風拂過臉龐,飄飄然真如成仙一般。
在這般安謐之下,忽然有碎碎腳步聲傳了出來,夾雜著些許稚嫩童聲:“小淩鈺,你給我站住”,仔細看來,卻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女孩追著一稍大點的男孩,不過那男孩看去是占了大大的便宜,不過十幾歲的孩子,腳下生風,速度如飛,跑的是相當輕鬆自如。
這男孩便是那奪寶之日抱回來的,被玉通真人收為親傳弟子,待如子嗣一般,因當日玉通真人出家為道之前本是姓淩,而那抱回來的孩子又沒有父母,是以玉通真人便為其取名為淩鈺,淩鈺既是天地所生,自然是聰慧異常,加上玉通真人精心相授,而今才十四歲而已,但道行已勝過多數人半生苦修了。
聽見後麵的叫聲,淩鈺放慢腳步,轉過臉來衝那追著不舍的女孩道:“嘿嘿,清伶,你以為我傻呀,我站住讓你扁我呀,我不過就吃了你幾塊糕點而已嘛,你至於滿山遍野的追著我跑嗎,而且咱倆好像是我比你大哦,不信去問你媽媽,誰小誰是山下城裏的小狗”。
後麵那叫清伶的女孩道行顯然是遠遜於淩鈺,追得是氣喘籲籲,滿臉潮紅。不過看來清伶的性子卻是較為要強,明知追不上卻依舊不肯停下。但淩鈺自然是不會任清伶追到了,反而是邁開腳步,嘻嘻笑聲不斷傳來,跑得很是高興快活。
兩個小孩就這般,一追一逃,略顯瘦弱的兩個身影在竹林山間穿梭,衣袍翩翩,看去就如兩隻蝴蝶一般。從那林間小路之中飛躍而過。
半日下來,清伶顯然是體力不支,腳步已開始有些踉蹌,但仍是追著不舍,前麵淩鈺見狀,臉上出現擔憂神色,腳下旋即也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