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寫《妻本佳人》(附節選)(1 / 3)

我寫《妻本佳人》(附節選)

新書

作者:薑宏敏

薑宏敏,1959年生,1983年畢業於遼寧大學中文係。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在《芒種》《滿族文學》《青年文學》等刊發表過多篇小說。現供職於《鴨綠江晚報》。

土改是個大事件。曆史的進程繞不開這個事件。這個事件,打破了當時中國以宗法製為形態的農村的社會組織關係,對中國社會關係、階級關係的顛覆和調整,直接影響了此後半個多世紀中國人對自己的判斷。社會關係意識的混亂,文化秩序的損毀,判斷是非參照係的破碎,使我們在處理人際關係時處於茫然和集體無意識的狀態。

我寫《妻本佳人》這部小說,就是想通過自己的視角和理解,複原一個現場,讓生活在當下的人們去圍觀和思索,如果活在當時,你會怎樣去思,去想,去行為。

反響

2013年第四期的《長篇小說選刊》“小說視點”欄目、新浪網的文化視點專欄、2013年第三期《滿族文學》等分別載文對該書進行了評論。

以下為該書研討會發言擷英:

邱華棟(著名作家、《人民文學》副主編):作品有宏大追求和想法,我覺得這部作品達到了中型史詩的程度,它是世情小說。它把人物放在曆史背景中去描述,展現了人情世態在曆史中的變化。它的優長之處,就是隱藏了批判。作家需要藝術地表達批判,文學的作用應該是寫人的命運。另外,長篇小說是處理時間和人物關係的藝術。這部小說的結構基本上是線型的,但沒有具體標注時間,隻是以一些場景來提示,看起來更順暢,不生硬。書中的故事很動人,人物命運也符合發展邏輯。書中體現的一些精神也值得稱道,主人公為了實現價值都在不懈努力。其中對人倫、道德、人性美的提煉,則展現了人在曆史中非常脆弱的一麵——幾乎每天都能感受時代背景下個體生命的動蕩。

顧建平(《長篇小說選刊》執行主編):這部書描述的故事,是朵荒謬時代開出的荒誕之花,是讓人笑中含淚的愛之花。宇春、宇霆和文卿三個人的關係就像一個傳奇,在時間跨度五六十年的故事中,作者把人情世故和曆史巧妙地融合了。我印象很深的是帥氣的呂宇春很有女人緣,麵對愛情時,老年的宇春仍然像少年一樣擁有忐忑的心情。可以看出,他把所經曆的事情都看作是浮雲了。在中國的土地上很少會有這種愛情。宇春中間邂逅文卿時,兩個人也像戀愛中的男女一樣,其溫柔多情,令人笑中含淚。然而,這隻是一種理想主義狀態。讀罷這部書,我感慨良多。希望中國社會少一些荒謬,不再出現悲劇。

朱輝軍(中國文聯出版社副總編輯):《妻本佳人》在社會變遷中展現個人命運的起伏,用傳統路子寫出了新意,又把人物命運和時代變遷交織在一起,溫和地反映了普通人不能掌控自己命運時的疼痛。而且這種不可控的變數每時每刻都作用於生活,它把整個人的命運剝離得像碎片一樣。書中人物的命運,無論是誰,都在經曆這種痛,每個人的命運也都因生活中的變數而不能完整。書中的故事很動人,人物命運也符合發展邏輯。文學作品對人類具有引導作用,它會引導人們向善向美,向更好的人性進發。本書在思想上充滿了理想主義色彩,但也把那段曆史和故事寫成了鏡麵,成為後人活的標本。

徐忠誌(《文藝報》總編室主任):長篇小說關注人的命運,人類社會的驚悚、顫抖、社會的變遷。這個小說縝密、一環扣一環,讀來不能釋手。其中最有力量的人物是呂宇霆,他光芒萬丈,比宇春更甚。宇霆對文卿發自內心地愛,一輩子對她嗬護有加、唯唯諾諾,為了宇春和文卿的兒子富國甚至犧牲親兒子富家的進城機會。這些使他走向了堅定的男人形象。而宇春的存在正好激發了宇霆的人性光輝。文卿則越到後麵越弱,但先期她和宇春在一起時,以及被迫嫁給宇霆後的抗爭寫得很好。《妻》寫出了土改這段曆史在中國人身上難以言說的疼痛,比如分田分地分徐文卿。小說思想上是有力量的,使我們反思發展、曆史、特殊時代的人情、愛。還有一種力量,就是作家有思考,借人物把個人命運、尊嚴、價值的追求表現出來了。曆史難免有相似,從這點看,它有當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