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2 / 3)

“行啊,行啊!”高大喜激動地握住席媽媽的手說,“席媽媽,你回家商量商量,要是姑娘來,可以接收成正式職工,我來負責安排。在關裏找對象領來也行!”

席媽媽握住高大喜的手說:“好,那就這麼定了!”

“席媽媽,”賈述生問,“你不是說要征求征求姑娘的意見嗎?”

席媽媽說:“隻要我橫下心就不征求了,讓她來她就得來,我姑娘聽話。再說,我老兩口子都來了,她一個姑娘家還留在那裏幹啥!”

“好吧,那就這麼定了!”高大喜說,“薑副場長,你領著席媽媽到宿舍裏休息一下吧,讓炊事員單獨做飯,多做幾個菜。”接著一揮手說,“同誌們該幹啥都幹啥去吧,我和賈書記,對了,還有四隊王隊長,商量商量安置席皮同誌的一些後事,有事再通知大家。”

圍來的人群悄然散開了。

“賈書記,高場長--”王繼善指指離他們村不遠的那座小山丘說,“我提個建議,就把席皮葬在那座虎頭山上吧。”

賈述生問:“虎頭山?”

王繼善說:“是啊,那座山叫虎頭山。從遠處看,那座山像個虎頭。當年,日本鬼子霸占這裏時,一個小軍官死後就葬在那裏,日本鬼子信神信鬼講迷信,那虎頭山下麵就是小清河,說是葬在那裏風水好,叫做頭枕青山腳踏川,輩輩做高官!”

賈述生問:“一個日本小軍官葬在那裏?怎麼死的?”

“要提起來話長了,氣死人了!”王繼善說,“要是簡單地說,那個小日本鬼子叫鬆田井郎,拿著中國勞工不當人。有一天夜裏,窩棚裏一個從山東抓來的勞工還沒死,他就讓人拖出去喂了他的狼狗。時隔不久,幾名勞工在一個夜裏瞧準一個機會,硬把他掐死了。開拓團的日本團長這麼追查,那麼追查,也沒查出一點兒線索。埋葬鬆田井郎的時候,日本鬼子當場槍斃了兩個有嫌疑的勞工,作為埋葬儀式的一項,算是了事了。”

“他媽的!”高大喜大罵一聲,“野心不小,還他媽的輩輩出高官,是想長期霸占我北大荒呀!”他接著憤怒至極地說,“這群慘無人道的野獸,侵略野心太大了,這日本侵略者不僅想長期侵占我們的領土,還想祖祖輩輩在這裏當官,癡心妄想!王隊長,你負責帶幾個人,現在就去動手把那墳掘掉,把屍骨遠遠扔走,放上柴燒燒那墳穴裏的晦氣。祖國東北的大好江山回到了人民的懷抱裏,咱們就把那虎頭山定為烈士陵園,把為開發建設北大荒而獻出生命的每一位墾荒者都葬在那裏,供後人敬仰,讓英靈永駐北大荒!”

“好,我現在就領人去!”王繼善應聲走了。

“既然這樣--”賈述生說,“高場長,我們就得好好商量商量開個追悼會,一是告慰去者,再也是號召全體墾荒戰士向席皮舍身為公的精神學習,樹碑刻誌,讓北大荒永遠不忘記他們,讓曆史和人民永遠不忘記他們!”

“我同意,”高大喜說,“你找幾個人研究研究吧。現在已經是晌午了,這頓中午飯對付過去,我得督促督促搭帳篷的,再看看往這裏運給養的怎麼樣了,必須確保在大會戰期間大家的吃住沒問題。”他剛邁開步,又回頭說:“賈書記,研究的時候別忘了吸收席媽媽參加。”

賈述生點了點頭。

飄啊,遊啊,一堆堆深灰色的濃雲,低了又低地沉著、沉著,像要壓住這茫茫的北大荒。那林中的樹葉,荒原草尖上的草籽兒和籽殼紛紛開始凋落了。

席皮的追悼會就在虎頭山東坡下端的墓穴前進行。墓穴左右和下端站滿了黑鴉鴉的人群,每人胸前都戴著一朵小白紙花,分場所屬四個生產隊,除個別脫離不了崗位的都來了。

席皮身著那套洗褪了色的軍裝,胸前掛著十多枚勳章,靜靜地躺在墓中。遺體兩側簇擺著鬆枝,一頂單軍帽,一頂棉軍帽分別放在腦袋的左右側,臉上塗上了一層從樹林裏采來的淡淡的紅果粉,像綻笑時煥發出的紅光。

“同誌們--”高大喜主持葬禮儀式,悲壯地宣布,“向地球開戰的北大荒英雄’--席皮同誌追悼會和安葬儀式現在開始!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向席皮的遺體三鞠躬。”他說完,和站在左右的分場領導班子成員、席媽媽、馮二妮一起背轉身去,人群左右的人都隨著他們深深地鞠了三躬。

高大喜繼續宣布:“下麵,請分場黨委書記賈述生同誌致悼詞!”

“同誌們--”賈述生顯得很疲憊,從麵部看,這幾天來,像一下子蒼老了許多,惟有眼神裏讓人看出還透著堅毅的光芒。他掃視一下左右和前麵,語調低昂而悲壯,“向地球開戰的北大荒英雄,是分場黨委研究決定授予席皮同誌的光榮稱號。我們響應黨中央的偉大號召,頭頂藍天,腳踏荒原,戰了酷暑,還要鬥嚴寒,吃大糙、住馬架、手揮鎬、肩拉犁,以比在朝鮮戰場、進藏、剿匪中更無畏的精神開始了向地球開戰。勝利的號角吹響,已經有兩萬畝千古荒原乖乖躺在我們的腳下了。這場戰鬥恐怕既要持久又要十分艱巨,包圍我們的有‘鬼沼’,有猛獸,有酷暑,有嚴寒,有人類生存最艱苦的原始的生活環境,對我們這些打過無數勝仗的複轉官兵們來說,這場攻堅戰,比一場真槍實炮的戰鬥還要卓絕,還要艱辛,還要付出更多呀!請看,在我們民族的曆史上,不管是對內對外,打過勝仗的軍隊不在少數,而向北大荒開戰打過勝仗的卻絕無僅有。史書記載,北大荒的墾殖,應該追溯到遼金乃至秦漢時期,大規模有組織的墾殖始於明清。明洪武年間,朱元璋推行‘足兵、屯田、備邊’之策;清初,麵對著沙俄入侵,清王朝多次頒布‘招墾會’,實行‘旗丁’製,以強防務。康熙二十三年,也就是一六四八年,康熙帝下令征伐入侵的俄羅斯軍隊,曾在此駐城屯田。以後,又來了日本開拓團……曆代統治者、侵略者的開墾都因自身無法克服的矛盾以失敗而告終。如今,隻有我們這些共產黨領導下的複轉官兵們、山東支邊青年們才真正成了開發北大荒的主人。就像郭沫若詩中讚揚的那樣:我們是向地球開戰的一代勇士!席皮--就是這一代勇士中的英雄,他的光輝名字將與日月同輝、江山共存。北大荒不會忘記,曆史不會忘記,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席皮同誌永垂不朽!席皮同誌的媽媽、爸爸永世光榮!我們一定要完成席皮同誌未竟的事業,把虎頭山畔建成北大荒的小江南,以告慰英靈,報效祖國和人民。席皮同誌永垂不朽!永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