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3 / 3)

“不,”王繼善說,“我聽說,日本鬼子引灌吉祥河,曾經反複勘察,最後才選擇這個地方。據他們說,選擇這裏引灌種水稻,主要有三點有利條件。一個是總幹渠以下的一馬平川大荒原,往下推出幾百萬畝的坡降在千分之一以下,水往低處流嘛,利於灌溉。第二個是吉祥河中遊做渠首的這個地方,年徑流為每秒一百二十立方米左右,總水量為五十億立方米左右,引入灌區每秒四十立方米左右,可以供二百多萬畝水稻用水。再就是,小日本又設計了一個元寶湖,總庫容量三億左右立方米,可以灌溉五十萬畝水田。小日本子有勘探資料說明,灌區地下水貯量很豐富,冬季地下水位在十米到十二米,這個灌區地下水位與灌溉水層相連,井深十多米,單井出水量每小時一百二十噸至二百噸左右,如果春季缺水,還可以抽水補灌。第三個是這裏土質很好,有機質達百分之十以上,土壤較厚,土質肥沃,是一種亞黏土,結構好,滲透係數不大……”

高大喜聽得入了迷似的,開口大叫:“小鬼子呀小鬼子,真夠他媽鬼的,幹起事來總是左右逢源,不想幹賠本的買賣,可就是沒料到戰敗投降夾著尾巴逃跑,哈哈哈,哈哈哈……”

王繼善手扶水閘橋橫梁說:“那個開拓團長聲稱,灌渠形成以後,還要把往下三個縣平掉,都開發成水田,要建設成關東軍的糧食生產基地!”

“做美夢去吧!”賈述生蔑視地說了一句後,問,“老王,日本鬼子在時水稻種成了吧?”

王繼善說:“種成了,剛剛要成點兒規模。”

方春半天沒吱聲了,問:“那稻種呢?”

王繼善說:“稻種和技術人員都是從日本來的。現在,我們還留下了種子,每家都引河水種了點兒水稻,這大米是好吃呀!”他停停接著說,“日本鬼子就像有大米癖,那時候,在這滿洲國,中國人吃大米算是經濟犯呢,我們勞工也是光種不準吃。日本人種水稻還他媽的神神道道的,說水稻是穀物之神,播種的時候,還要在地頭上立一個神龕,那個領著撒種的日本技術員帶頭讓我們給神龕磕頭,邊磕頭邊念叨:‘天神天神,多保佑水稻豐收,多保佑……’”王繼善見大家聽得津津有味,繼續說,“頭一年,算是有收成了,第二年比第一年產量多了一點兒,日本鬼子技術員說,比在日本的產量低多了,要好好研究研究……”

“當然,”方春說,“從日本弄來的種子,怎麼也要適應一下這裏的土壤、氣候嘛!”

“賈書記--”高大喜興奮地說,“咱們不能讓前輩開荒者的汗水自流,隻要這裏種水稻能行,咱們把北大荒建成共和國大糧倉的同時,把咱光榮農場六分場建成北大荒的魚米鄉!”

“我看可以!”賈述生一揮拳說,“回去後,咱們好好開個會研究研究,抓緊納入計劃動工。”他轉臉對王繼善說:“老王,我有個想法,當著我們分場領導班子的麵,還有各隊隊長,共同商量一下看行不行,把你們這個八家子村收編,變成我們分場的一個生產隊,就叫第四生產隊。如果同意的話,我抓緊向場部彙報……”

薑苗苗眉飛色舞地說:“老王,這可是個好事兒呀!你大概不知道,我們辦的農場是國營農場,我們都是國家正式職工、正式幹部,上班拿工資,看病有醫療費,是好事呀!”

王繼善緊緊握著賈述生的手說:“好,我回去征求征求鄉親們的意見,估計差不多!”

高大喜又一拍王繼善的肩膀頭:“要行,咱們就合起心來一起幹,把北大荒建成個水稻飄香的小江南,叫咱北大荒人,不,讓全國人民都能吃上咱北大荒的香噴噴的大米!”

李開夫一時找不到說話的機會,這時靈機一動說:“我們隊有個國家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的,是個右派,聽他說過,他對水稻栽培通得很,話頭話尾,還直對他被打成右派可惜,說培育了兩個新品種沒來得及推廣。咱們開發水田,就不知道用這個右派當技術員行不行?”

賈述生爽快地說:“讓他種水稻和開荒沒什麼兩樣,人是右派,開出的荒地和種出的水稻還能成右派?!叫什麼名字?”

李開夫說:“叫張明山。”

“就讓張明山當技術員,”賈述生掃視一下大家,“你們說怎麼樣?”

在場的人都說行。

方春說:“賈書記,這些事情我們是不是應該向場部請示請示?”

賈述生說:“我考慮考慮,看哪些需要請示。”

“賈書記,”高大喜興奮不已,就像在戰場上領了重要任務,蠻有把握要去打一場勝仗一樣,“這種水稻的事情就不用彙報,放衛星、放衛星,偷偷準備,一鳴驚人,稻花飄香,種出大米來再向場部報喜,才一下子震驚全場。咱們就放這顆衛星!”

大家都高興地拍起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