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五章武魔生到底還是出生了(1 / 2)

第一四五章武魔生到底還是出生了

劉仁軌詫異的望著陳應,不解的道:“分贓?”

自從劉仁軌跟隨陳應這幾年來,對陳應也了解。陳應是一個視金錢糞土的人,從來不會計較自己有多少錢。

陳應自從武德元年晉升為寧遠將來以來,對於自己的俸祿,幾乎沒有怎麼在意過,當然李淵也罰過陳應的俸祿。比如世族門閥奢華的生活,在陳應眼中就是一個可憐的笑話。

什麼穿金戴銀,佩戴玉器、寶石,陳應從來不會在乎。當然,陳應永遠都是不佩戴任何首飾。在陳應眼中,金銀不過是一堆稀少金屬,穿金戴銀隻是鄉下土財主才幹的事情。

更何況,陳應向來大方,他不僅會利用職務之便,貪汙,反而會把家裏錢,無償的拿出來接濟他貧困的部曲,特別是朝廷給予傷殘將士的撫恤金,隻有不過五貫錢,七扣八扣下來,甚至不夠買一頭騾子。然而,陳應不僅僅給這些傷殘將士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還會針對失去生活自給能力的將士,給予生活上的必要的照顧。

事實上,那些傷殘軍士,在其他將領眼中,根本就沒有收買價值,他們既不能上陣殺陣,也不能替陳應賣命。從生意的角度考慮,完全是虧本買賣。

作為陳應的親兵統領之一,劉仁軌非常清楚,陳應在關中或安西,甚至靈州接濟的傷殘軍人不下五萬人,每年支出的錢財高達二三十萬貫。

他實在想不通陳應為什麼會貪汙。

更讓劉仁軌想不通的是,陳應反而理直氣壯的道:“當然!害得我從安西急忙趕回來,花了這麼多錢,不補回來怎麼行!總不能讓我幾千將士白忙活一場吧?就算我答應,他們都不答應!”

單雄信的小心髒撲嗵撲嗵的亂跳,像有頭小鹿在裏麵亂撞,他看著這堆積如山的金銀珠寶,口幹舌燥,艱難的吞了一口口水,問:“主上,這樣做不妥吧?這些都是民脂民膏……”

陳應撇撇嘴道:“少來了,眼睛都綠了還在這裏裝什麼裝!趕緊統計一下,看到底有多少錢!”

劉仁軌卻誠實得很,馬上指揮手下緊張的展開統計工作。

聽到陳應說要分髒,這些將士手上興奮異常,廢話,這麼多錢,誰不想要啊?

經過一日一夜的清點統計,數字出來了:總共有銀一百五十萬兩,黃金十三萬兩,黃銅四十六萬斤,珍珠六百多顆,此外像絲綢、玉器、瓷器、紅木家具之類的值錢東東也是數不勝數。

至於繳獲的古董就更多了,特別是滎陽鄭氏的書籍,多達十三萬卷,其中超過三分之二,都是孤本,僅各種竹簡就多達三萬餘卷,看得陳應眼睛都直了。

沒最說的,這些東西都是最寶貴的財富,最讓陳應意外的是,他居然在鄭氏的藏書樓裏發現了《墨辯》。

這也是所謂的《墨經》,主要是有關於力、力係的平衡和杠杆、斜麵等簡單機械的論述;記載了關於小孔成象和平麵鏡、凹麵鏡、凸麵鏡成象的觀察研究,首先提概念以及樸素的時間(“久”,即宙)和空間(“宇”)的概念。

按照曆史記載《墨辯》完成於周安王14年癸巳(公元前388年)。然而,遺憾的是,鄭氏藏書樓裏的《墨辯》並非是原始版本,雖然是竹簡,共計三卷九篇,不過卻采取隸書書寫而成,隸書發明於秦朝晚期,在漢初大行其道,可見這三卷《墨辯》成書最早不過秦朝末期。

除了《墨經》,陳應還發現了王羲之的《蘭亭序》,看到這個,陳應喜不自勝。

郭洛道:“主上,這該如何瓜分這筆驚人的財富?”

陳應想了想道:“鄭氏藏書,一本不留,全部搬到陳家堡,立即命書坊,加緊時間刊印,至於玉器、瓷器、家具這類雜七雜八的東西,咱們不要,留給朝廷……”

眾將士雖然有些不舍,但是也都明白這些東西他們肯定無法獨吞,如果他們搜刮得太過幹淨了,朝廷沒有拿到想要的東西,是不會罷休的。

“金、銀,銅分為三份。”陳應侃侃而談著。

劉仁軌疑惑起來,一看就知道他很有分贓經驗,難道他經常幹這種事情?

“一分交給朝廷,至於最終上交到國庫多少,就看經手的人胃口有多大了。”陳應接著道:“我們要拿出三分之一,直接送給皇後,皇後應該明白,最後剩下的價值一百五十萬貫,三千將士,每人三百貫,旅帥五百貫,校尉一千貫,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