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一章除夕之夜喋血太極宮(1 / 3)

曆史就是一個婊砸!原本陳應並不是太清楚這個波瀾壯闊的偉大時代,可是作為見證人,陳應並沒有感覺到什麼偉大,更多的則是惡心。

從“楊文幹謀反”再到東宮夜宴,最終到現在的“太白星白貫日”所有的事件,有熟悉也有陌生,不過一件更比一件惡心,甚至比跟著作弊的李淵打麻將更加惡心。

自從李淵走後,李建成卻沒有走,而是留在清林裏。

李建成清楚的知道,長安城自時凶險萬分,自己的東宮都被老二滲透成篩子,連跟了自己十幾年的胡三都會背叛自己,李建成甚至不清楚,東宮之內,還有沒有老二的細作和探子。

反而,這個清林裏的陳家堡才是最安全的所在,這裏裏裏外外都是陳應的人,老二的手就算再長,也伸不到這裏。

李建成獨坐在書房裏,陳應卻扶著額頭,懶洋洋的躺在軟床榻上。

二人誰也沒有話,彼此沉默著。

這是一個熬鷹的過程,李建成等著陳應先開口,陳應卻同樣等著李建成開口。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慢慢的李建成堅持不住了。

論耐心,李建成還真不如陳應,畢竟陳應兩世為人,一旦生死看淡的時候,其他事都不是事了!

李建成苦笑道“我該怎麼辦呢?”

陳應淡淡的道“這要看太子殿下如何決擇了,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李建成道“成佛如何?成魔又如何?”

陳應笑道“想必殿下也清楚,古之行者,舍身救生,裨於利他的菩薩慈悲胸懷之中,圓滿自利的諸善法行;今之群生,舍身求財色名食種種有漏等法,徒在氣盡命絕之將近,嗟恨心靈的缺憾與空洞。古來德人,用有限的生命換取光明無盡的功德法財;時下的眾等,卻往往是以無盡光明的法身前途,折取生滅無常的世間糟粕。”

李建成沉重的坐了下來,深深的反思起來。

有些事情,起來簡單,想要真正做到太難。

陳應可以透過事件看本質,其他他不希望李建成背負惡名,也不需要多做什麼,李世民唯一的辦法就是圖窮匕現,鋌而走險,發動玄武門或者類似於其他的武裝政變。

在曆史上,李建成沒有軍方的支持,麾下隻有薛萬徹兄弟、馮立、韋挺等寥寥數人,有心算無備,最終慘死當場。

在這個時空,李建成在軍方的人脈不比李世民差,更何況,他比曆史上,多了尉遲恭、李世績,最關鍵的是他還有一個陳應。

站在陳應的角度來看,大唐隻要皇位傳承沒有血腥,一切鬥爭都控製在可以把控的範圍內,大唐朝廷絕對不會走上曆史原本的老路。

陳應當然不是原來的大唐不好,而是以為大唐原本可以做得更好。

一旦竟爭的本質失去底線和原則,最後勝出的一定是卑鄙的陰謀家。畢竟,光明磊落的英雄,永遠鬥不過不擇手段的梟雄。

李建成語帶著譏諷之色,苦笑道“可惜可惜,如今失了聖心,東宮……沒有了”

“你錯了,太子殿下你錯了!”陳應反駁道“殿下非但沒有失去聖心,相反簡在帝心。陛下還沒有老糊塗,當初楊文幹造反一案,陛下沒有懲處殿下,因為陛下心中清楚著呢,東宮夜宴驚變,陛下隻是釋放了張亮,將其麾下一千餘名死士,盡數流配嶺南,陛下同樣清楚太子殿下是清白的,此事也是一樣,為尊者忌,恰恰缺了坦蕩!”

“坦蕩?”李建成喃喃的道“玄成曾,為了朝廷、為了江山社稷,應該裁撤策府!”

“策府原本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令出多門,非朝廷之福!”陳應望著李建成道“殿下,若裁撤策府,房玄齡該擔任何職?杜如晦該擔任何職?還有秦瓊、程知節,禇亮、褚遂良、虞世南、孔穎達等人,他們又該何去何從?”

到這裏,李建成鄭重的道“房玄齡此人,扶翼大運,勤勞王家,尊主庇人,匪躬致命,鹹有一德,格於皇,孜孜奉國,堪為國之幹誠!可尚書百官之本,國家樞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