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來河東了!”對於竇建德而言,這絕對是一個糟糕不能再糟糕的消息了。哪怕李建成率領涇州軍薛萬徹部、慶州軍楊文幹部二部加一起不過一萬兩千餘人馬,可是卻對給了竇建德極大的壓力。
如果在後世,要李建成與李世民兄弟二人誰厲害,十個人中有九個人會毫不猶豫的李世民厲害,然而在竇建德眼中,十個李世民也比不過一個李建成。史學家評李建成靜若止水;李世民性烈如火。
象火一樣焦躁的李世民在軍事上一敗於薜舉二敗於李密三敗於宋金剛四敗於劉黑闥。據史書所載,第一次出戰薛舉時,李世民患了瘧疾,臥病軍營,將兵權交托於劉文靜和殷開山,並囑托他二人不可輕易出兵。但二人不聽囑托,私自出兵,結果在淺水原被薛舉偷襲而大敗,士卒死亡竟高達十分之五六,許多大將被俘。李世民隻得率殘兵退回長安,以致“京師騷動”(本書開篇)
李世民在此次大敗中,不管他是真病假病,驕兵致敗的責任是不能推卸的。再,以李世民治軍之嚴,劉文靜又長期做他副手,豈有不聽將令而擅自出兵之理?況且這一戰中,杜如晦、房玄齡、長孫無忌、侯君集、段誌玄等李世民嫡係骨幹全部參加,以他們對李世民的忠誠,如果沒有李世民首肯,劉文靜,殷開山根本一個兵也調不動。
李世民大肆吹噓的河東道打敗劉武周、宋金剛,其實都是高祖李淵親征的結果。當時李世民不但沒有功績還打了敗仗,被撤去太尉之職。李世民縱兵四出抄掠血腥屠城使他名聲極臭。在鎮壓河北、山東劉黑闥叛軍時,差點被劉黑闥叛軍活捉。
最後還是在太子李建成的恩威並進,太子“悉解囚俘,放其家屬,慰諭遣之,人心始定”。一舉平定山東、河北一帶多年的反叛勢力。武德七年,高祖令李建成出秦州,李世民出並州擊突厥。結果,李建成大勝,而李世民敗於突厥,丟了並州,張謹戰死,被高祖一頓臭罵,以李元吉取代李世民陝道行台之職權。
很多人不了解史實,胡亂吹捧“秦王李世民打下了大唐下……”其實,有史料證實:大唐的半壁江山是趙郡王李孝恭打下來,李孝恭橫掃江南如卷席。山東是李神通招撫投降的,靈州和河西十九州是李道宗打下來的。仔細算算,除了自相矛盾,漏洞百出的一個邙山之戰和虎牢關之戰,李世民的軍事上的成就屈指可數。然而玄武門事變後,軍事才趙郡王李孝恭也被李世民軟禁了起來。
竇建德肯定不知道後世史書對李世民的百般粉飾,不過他卻知道大唐的李建成非常厲害,建唐初期,晉陽起兵,定西河、下絳縣、駐永豐、入長安等軍事活動中,李建成衝鋒陷陣,一馬當先戰功卓著。李建成率先攻破長安,奠定了唐都號令下的軍事基礎。史學者何木風:“作為李淵的長子,李建成在唐帝國未成時所立功勳是卓著的。可以這樣講,如果李淵沒有建成,就很難成為唐高祖。也就是,有了李建成才有了後來的唐帝國。”
竇建德臉上陰沉不定的道:“李建成現在到了哪裏?”
淩敬想了想道:“李建成在龍門裕強渡黃河,如今已抵達柏壁,然而他的兵鋒並未停止,反而出人意料的轉道向北,經絳州,似乎也沒有停頓,繼續向北,看架勢他這是想駐守晉州(今臨汾)!”
竇建德盯著沙盤,望著晉州的地形喃喃的問道:“你,李建成會不會放棄晉州之南的的三州之地?”
“斷無可能!”淩敬搖搖頭道:“李建成在這個時候,根本別無選擇,他隻能勝,敗不起,一旦戰敗,將動搖他的太子之位!”
“是啊,李建成敗不起!可是朕也敗不起!”竇建德伸手敲打著沙盤指著晉州的城池道:“李建成的目的朕已經猜到了,他不是想放棄晉南,而是要經晉南一路向北,殺向河北!”
太行山延袤千裏,百嶺互連,千峰聳立,萬壑溝深。同時也將山西與河北分成兩個世界,不過中國古代先民先後在長達千裏的太行山中開辟了陘徑,聯通東西,最著名的有軍都陘、蒲陰陘、飛狐陘、井陘、滏口陘、白陘、太行陘、軹關陘等,古稱太行八陘,即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來的八條咽喉通道,是三省邊界的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淩敬一聲驚呼道:“李建成想奪白陘?”
“有這個可能!”竇建德目光幽深的道:“如今河北空虛,哪怕李建成率領區區一萬餘人馬,也可以將河北攪得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