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能當使者的人,當然都是機變百出的人,他馬上就堆著笑臉道:“尊敬的大將軍閣下,吾主特命卑下,向大將軍聲明,為了兩國黎民百姓,希望可以休兵罷戰!”
陳應一臉冷笑道:“投降就投降,甭給本大將軍扯這麼多幺蛾子。”
使者還想再解釋,陳應陡然起身,指著使者道:“若降,讓高建武自縛營前,唱名而入。若戰,本大將軍奉陪到底!”
使者嚇了一跳,高建武要降,整個高句麗已經一片沸騰。事實上無論臣民,都不希望這麼卑微的投降給唐朝。
雖然高句麗已經丟掉了大半領土,損失十數萬兵馬,不過他們還有一戰之力,還有十數萬人馬。如果全民皆兵,他們還可以武裝至少二十萬人馬。
這麼投降,他們都不甘心。
然而,陳應卻不願意接受投降。
這大出使者的意外,什麼是熱臉貼上冷屁股,現在高建武這就是!
使者聲音中壓抑著憤怒道:“為什麼?”
在高句麗方麵看來,大唐沒有任何理由不接受己方的投降,因為高句麗依然有很強大的實力,之所以高句麗願意降,是因為現在高句麗的真正領袖,高建武已經沒有了戰鬥的意誌。
更準確地,在平壤城外的這場戰鬥,在高句麗後起之秀,最傑出的人才,淵太祚之子淵蓋蘇文被陳應以四千餘名步騎,打成了狗。
高建武已經失去了戰鬥下去的信心。
經過很長時間的心理掙紮,高建武決定投降。在高句麗人看來,高建武隻要丟下身份,願意向唐國稱臣,那麼戰爭就應該結束了。
戰爭,以往不都是這樣嗎?大唐需要的,隻是一個名義。
眼下局勢對高句麗不利,他們需要時間發展,需要時間休養,現在的投降,隻是為了將來,更好的戰鬥。
陳應不願意接受高建武的投降,自然也是清楚。一旦高建武投降,他還會享受著大唐的王爵,大對盧淵太祚甚至還會加官晉爵,淵蓋蘇文也會成為高句麗的莫離支,甚至是大對盧,那些高句麗貴族,依舊是高句麗貴族。
而這些條件,是陳應絕對不會接受的,如果高句麗願意降,至少參與隋朝之戰的那些高句麗大臣,勳貴,以及將領,必須死。
他們不死,百萬亡魂難以瞑目。
他們不死,高句麗隨時都有可能降而複叛。
但是,朝廷肯定會接受高建武名義上的投降。
因為,大唐朝廷的重心,從來都不是高句麗,而是遠在扶桑的李世民。
那麼,陳應就不能接受高句麗的投降。
既然,陳應沒有接受投降的意思,那麼隻有繼續戰鬥。
……
在接到使者的回複,高建武短時間的失神了。
整個王宮的大臣,都在興在樂禍,特別是淵太祚。
然而,高建武此時卻沒有失望的樣子,反而興奮的道:“此戰,陳應必須死!”
淵太祚實在搞不懂高建武的腦回路,仗沒有正式開打,他直接投降。現在陳應拒絕了高建武的投降,他居然大言不慚的陳應必須死。
將黑齒上前問道:“王上如何如此肯定?”
高建武冷笑道:“未戰之前,本王尚不清楚,全國臣民是否願意與本王血戰到底,現在陳應已經拒絕了本王的投降,那麼唯有戰鬥到底了。傳本王令,通告全國,高句麗國運之戰,本王死戰不退!”
……
按照陳應與李世績的既定計劃,這場仗將圍繞著平壤展開,誘使高句麗勤王軍隊前往平壤勤王,唐軍則可以利用有利地形,圍戰打援,把高句麗部隊消滅幹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