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武在反複追問自己:“還有必要打下去嗎?”
高句麗遠不如大唐強大,遠不如大唐人口多,拚到最後,恐怕什麼都沒有了。
一個瘋狂的念頭在他腦袋裏慢慢浮現。
“投降!”
打不過那就投降。這是高句麗對隋朝慣用的計謀,打打停停,這樣才能贏得喘息之機。更何況,陳應也好,李世績也好,他們隻是一個將領,不是皇帝,事關兩國國運的大事,他們無權做主,他們必須請示長安。
想到這裏,高建武就衝著唐營方向大吼道:“我高武建願降!”
平壤城上一片沉寂。
仿佛高句麗官員和將士都沒有反應過來。
高建武又吼道:“我……高句麗王……高建武願降!”
現在城牆上的高句麗將士聽到了,也聽清楚了。
高建武要投降。
一名高句麗將領帶著哭腔嚎叫道:“不要啊……王上!”
他是安市城城守楊萬春的達率黑齒庾信。當然,他本人並不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但是他有一個有名的兒子黑齒常之。
身上帶著斑駁血跡的淵蓋蘇文憤憤的望著高建武,眼中迸射出凶殘的凶光。他的手握在刀柄上,真想一刀劈了高建武這個懦夫。
高句麗與中原交戰前前後後四十餘年,雙方死傷早已突破百萬,別看史書上記載,百萬隋軍將士埋骨他鄉,被高句麗人壘成京觀。
看似這場漫長的戰爭中,高句麗人占據了絕對的上風。
但是身為高句麗人,淵蓋蘇文卻非常清楚,這場漫長的戰爭,高句麗人同樣死傷殘重,特別是大業八年,宇文述率領九軍共三十萬五千人馬,從越過鴨綠水,向平壤前進。他們絕對不是善男信女,也絕對不是旅遊觀光,他們是三十萬甲士,一路破關克城,從遼水到薩水,一百五十餘城,高句麗人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
隨便問一個高句麗人,他們都有親人死在隋軍手中。
高句麗人與中原持續作戰,其間無數人死去,有多少慘烈的戰場畫麵?
今日最終決戰,雖然高句麗勢衰,但畢竟還有無數年的積累,明顯猶有再戰之力,高句麗王高建武卻要投降?
城牆上的高句麗將士變得憤怒起來,喝罵聲不絕於耳。
也幸虧王權深入人心,他們在悲憤之餘,顧著高建武的身份,不敢輕舉妄動。
無數將士紛紛跪在地上,老淚縱橫,他們朝著高建武紛紛磕頭,把自己的頭皮磕破,鮮血直流:“王上,不能降啊!”
“王上,我們還可以再戰!”
“高句麗不能降!”
“我們寧願死,也不願意降!”
城牆上的怒吼聲從城牆上,快速蔓延到城內,無數百姓也加入了這場請願意之中。無數高句麗人望著城牆上的高建武,隻剩下一個聲音。
“高句麗不能降!”
……
唐軍中軍大帳中,陳應與蘇定方、李世績等將領依舊在吃著火鍋。當然,平壤城城牆上的變故,還是有人稟告給陳應。
然而,陳應聽到這個消息,反應非常平淡。
“大地大,吃飯最大!”
這就是陳應的態度。
因為陳應並不想接受高句麗的投降。
他不敢。
他害怕百萬亡魂會在黑夜來臨的時候找他。
從此以後,他將無法睡一個安穩覺。
當然,陳應也相信。
高建武就算真心想投降,他也無法投降。
因為,這是人民的意誌。
高句麗人還沒有屈服,屈服的隻是高建武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