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砣磯島彩石岸(1 / 1)

廟島群島在地質上屬震旦紀“蓬萊群”。岩性以淺變質石英岩與板岩互層為主要特征。而位於列島中部的砣磯島,卻以絹雲母千枚岩為主要特征,在廟島群島的地質史上,獨樹一幟。

有趣的是,在砣磯島西部迤邐千米的海岸上,大自然遺留下一處五彩斑斕的彩石帶,給海蝕地貌別具一格的砣磯島,錦上添花。這處彩色的石岸,既有峭崖陡直的雄姿,又有穴孔幽洞的神奇。那些青、赤、黃、藍、綠、白、紫的七色石,扭陷、褶皺,好似被地質老人的雙手調和在一起,揉搓在一塊,拋在這風口浪尖上。千萬年來,經過浪的衝刷剝蝕,水的洗禮浸染,越發光滑、油潤。彩石岸,縱觀,渾然一體;細看,一處一景,別有洞天。有的壁立於岸,有的匍匐於灘,還有的隱於水中。不論是鼓的、癟的,豎紋被扭曲、橫紋被折彎,實是千回百轉,變幻無窮、隨便取一景,都妙無倫比。它不像球石那樣,以個休之美展現自己,也不像石英岩壁,劈麵陡直,節理分明,它是以各自被重塑了的形象和自身顏色,相互結合、搭配,以參差之美昭示卜人。說這裏鎦金賦彩,叫那裏祥雲繚繞,喻其五光十色,讚其光怪陸離都小過分。

有的藍白石紋,雙色重疊,有的紅綠石層堆砌羅列,有的像綠色繽紛的衣裙飄飄灑灑,有的宛如古樹的年輪,圈圈點點。陡坡處,如彩泉凝滯,雲梯倒掛;平坦處,似畫棟雕梁,花氈錦毯。不論是低窪的石坑,還是凸起的石頂,無尖、無梭,光潔、圓滑,既有一種粗獷的氣質美,又有一種裸體的自然美。岸上和水中的彩石迥然不同。水中的,九曲八折,清麗明快。如果說岸上的彩石是一種凝固美,而水中的彩石卻是一種流動美。

有趣的是,有一處浪蝕壁麵被拍攝於畫冊之中(見砣磯海蝕壁畫廊)。正看,畫麵千孔百洞,凸凹分明。假如調轉畫麵,向右90度(左在上),可見今古人物藏在其中,且原來的凸凹有明顯變異;如果把畫麵調轉180度(下在上),畫麵明顯凸凹相悖,令人錯覺。即使你眨眼,閉目再度辨識,畫麵也不複原,真是奇不可解,妙不可言。

砣磯彩色石岸把險、幽、豔、美、奇集於一身,顯示出祖國海島特殊的地質、地貌。這裏高低有別,那裏銳夷不一,此處凸凹兼有,彼處巨細分明。原本是平行的、垂直的紋理,被重新交叉、組合,在紛亂中有序,在條理中有雜,以至形成一幅幅天然的藝術回廊。

浪蝕多帶絹雲母千枚岩,內含雲母、石英、綠泥石和多種礦物成分。由於這種礦物成分多少不等和石質的粗細、軟硬不定,石色則七色俱全。在漫長.的歲月裏,大自然的彩筆經過雨雪的潤飾,飽蘸著日月的光澤,才繪出這神奇而秀雅的畫卷。

砣磯島彩石岸,地質老人撂下的一件花衣衫,讓海姑娘清洗、抖落、晾曬了數萬年。

林海公園

林海公園,坐落在南長山島南端,距縣城3公裏處,可驅車直達公園的製高點。公園北接烽山淩空的島展館,南銜玉灘堆雪的長山尾,是一處集山、林、海、灘、礁、崖、洞於一身的景源豐富的處女地。

這裏山巒起伏綿延,千畝鬆濤林海,浪綠波翠,以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高而聞名,是1992年林業部批準的長島國家森林公園的主體部分。1996年8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公園東臨黃海,西瀕渤海,南隔登州水道與蓬萊閣相望。登上懸崖頂端的觀海亭遠眺,頓覺空海高遠,長山列島曆曆在目,船姿鷗影盡收眼底,廣袤的海上牧場一派繁忙,令遊人心曠神怡。在此不僅可觀賞日出日落,有幸還可一飽海市蜃樓奇景。尤其盛夏酷暑入林進“海”,海風習習,山風清醇,大自然毫不吝嗇地賜給一片片陰涼。翡翠穀中,蝶舞蟬鳴,鳥語花豔,可謂四季常綠,三季花卷,春秋兩季候鳥漫山林。在製高點的崖壁上,華國鋒同誌題寫的“遠觀”二字,背山向海。由此沿369登約50度坡的“天海石梯”,可下海攬勝獵奇。或玉灘揀美石,或老虎洞探幽,或蕩舟垂釣,或戲水暢遊,大有寵辱皆忘之感;驚回首,“千米山崖畫卷”,奇峰突兀,怪石崢嶸,或人形獸像,或景觀物狀,勢如天上飄來,令人日不暇接。

長島林海公園,險峰托浮的、神工鍛造的、大海雕鑿的、綠色浸染的大自然“空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