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提問的技巧(1 / 3)

問需要技巧。問的形式多種多樣,問的方式變化無窮,問的外部環境也不可能相同。選擇什麼形式,采取何種方式,怎樣恰當地利用環境,如何抓住有利時機,等等,都需要發問者思考。擅長論辯者必須善於發問。

1.故意刁難,明知故問

對答案明確的問題或已知的事實,故意提出來問對方,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方法就是明知故問。

在明知故問過程中,所提問題的答案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假的;明知故問的目的,可以是故意刁難對方,也可以是引導對方進一步思考問題,還可以是為了說服對方。根據所提問題的答案的真假不同情況,可將明知故問分為三種形式:正麵故問、有意錯詞和模糊故問。

正麵故問是明知正確的答案,隻是因答案於對方不利,便故意將問題提出,置對方於困境。這種明知故問形式往往用於辯論之中。

例如:1990年亞大辯論會決賽的辯題是“人類和平共處是一個可能實現的理想”。當時,南京大學隊是正方,台灣大學隊是反方。辯論中,南京大學隊就明知故問了一個問題,“人類最大的共同利益是什麼”,因為這一問題的答案很明確,眾所周知,就是“和平與發展”,但答案顯然對反方不利,所以正方不僅明知故問,而且不斷追問。反方先是一再回避,但最後被逼得不得不答非所問:“人類最大的共同利益就是在所謂的南非問題還沒有解決的時候,俄羅斯的種族問題又出來了啊!”南京大學隊就是恰當地動用了正麵故問形式,使反方出了洋相,陷於被動地位。

有意錯問就是故意提出一個明知答案虛假的問題,迫使對方從相反的意義方麵作出解釋。從而達到自己的一定目的。這種形式的運用常常具有一定的激將作用。

例如:某一家鋼鐵廠,安全生產搞得比較好,好幾家新聞單位的記者都曾來這個廠采訪,但廠長就是閉口不談他們是采取什麼措施搞好安全生產的。後來,有一位記者了解到,這位廠長主要是怕露了底,影響其在全行業安全生產競賽中的成績。這位記者找到廠長,廠長一見麵就急著說:“我們廠搞得一般,沒的說,沒的說。”記者略加思考,突然有意錯問:“聽說前不久你們廠曾發生一起傷亡事故,是嗎?”廠長連忙說:“你可能聽錯了吧。我們新近訂了一整套安全措施……”記者佯裝吃驚:“一整套?我們怎麼不知道?”在記者的步步緊逼下,廠長說出了真情。記者順利地完成了采訪任務。

有意錯問作為一種提問技巧,有特殊的要求。其運用的前提是對對方的情況有所了解,不僅要從與事實相反的角度提出問題,而且在提問時要裝得像,不要露出馬腳,否則就會讓對方有被戲弄之感,不但達不到自己的目的,還會給對方留下極差的印象。

模糊故問就是所提問題的答案真真假假、虛虛實實,提問者清楚,但被問者不知,從而設置起懸念,使被問者急於“釋疑”、“解惑”,達到提問者的目的。

例如,某報記者奉命專訪某演員。趁該演員拍攝間歇,記者走向他。見有記者過來,該演員皺起了眉頭。但記者仍迎了過去,開口便模糊故問:“謝晉導演曾談到你,你知道嗎?”一聽大導演談到過自己,菜演員心中未免有點緊張,不由自主地間道:“說我啥?”‘說你有一種男子氣!“演員這時高興了:“有人說我是中國的高倉健,我說不是,我是中國的男子漢!情緒一上來,演員便滔稻不絕地講開了,直到導演催他開拍,他還興致勃勃地談個沒完。結果,記者順利完成了采訪任務。

模糊故問的關鍵是要設置懸念。這個懸念既是對方十分想了解其答案的,又是對方在知道答案之後仍感興趣的。如果懸念不懸,或者答案一般,就不能達到你模糊故問的目的。

明明知道,還故意發問。這種方法可以使你在辯說中取得主動的地位,達到一定的辯說目的。但是需要{意.這種方法使用不當.則會刺傷對方。因此在辯說中,不可常用此方法來裝糊塗。

2.抓住矛盾,提出問題

在辯說中,對方的觀點或慕一句話裏往往隱含著自相矛盾,而已方又難以用陳述的語氣挑明。此時,己方便可借助於提出一個問題,使對方的自相矛盾處明顯暴露,置對方於被動地位。這就是矛盾發問。

矛盾發問有不同的形式。自相矛盾在對方話語中隱含的深淺不同,矛盾發問提出的時機也就應有差異。根據這點,矛盾發問可分為直接和間接兩類。

直接矛盾發問是直接用一個問句指明對方話語或論點的自相矛盾。它適用於對方的自相矛盾處於比較明顯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對方的自相矛盾往往體現於對方對同一個對象作了兩個不能共存的斷定。因此,己方可直接用一個問句揭示出對方的兩個論題或斷定之間不可共存的關係,有力地反駁對方。

’例如,古代寓言放事”賣矛和盾的人“中旁人的問話就屬直接矛盾發問。當時.賣矛和盾的人先誇獎他的盾說:我的盾十分堅固,沒有什麼能戳破它;接著,他又誇獎他的矛說:我的矛十分鋒利,沒有什麼戳不破。在其話語中,”沒有們麼能戳穿“與”沒有什麼不能戳穿“是相互矛盾的論點,不能同時成立。因此,旁人便抓住了其自相矛盾,直接問道:“以你的矛戳你的盾怎麼樣?”這一問就使賣矛和盾的那個人無言以答了。

這個例子十分典型,雨在日常交際中,對同一個對象作出兩個不能同時存在斷定的情況,實際上也是常常出現的。比如,“他是死難者中幸存的一個”,這就是一個包含矛盾的語句,對此,我們便可運用直接矛盾發問形式:“他是死難者,還是幸存者呢?”因此,直接矛盾發問是一種常用的提問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