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雲端的生意(1 / 2)

雲端的生意

天下

作者:梁晨

航空管控意味著,中國的富豪們在獲得“飛機駕照”之後,還要經曆一段漫長的等待,但隨著北京嚴格管製漸漸放開,業內人士對商務機的銷售信心滿滿。

商機

全國隻有一所位於成都的公辦飛行學校,有資格訓練和培養飛行員。這種安排,可以保證政府通過壟斷來謀取豐厚利潤,卻造成了飛行員的嚴重稀缺。目前,中國國內大概有1萬名飛行員。這些阻礙迫使中國的富豪、社會名流和其他一些私人飛機擁有者尋求海外機場,來幫助其合法雇傭國外飛行員,並較快地取得飛行許可。目前,真正在中國內地注冊的私人飛機僅248架。另外還有123架飛機曾在香港、澳門和台灣駐紮。考慮到中國號稱擁有數千名千萬富翁和227名億萬富翁,如此低的私人飛機保有量似乎令人難以置信。但可以預見的是,伴隨著經濟的增長和中國人的財富積累,中國將成為商務航空業發展的沃土。據《中國執行航空市場2014-2023前景展望》報告,巴西航空工業公司預測未來十年中國對私人飛機的需求量將超過800架。來自加拿大的飛機生產商則估計到2032年大中華地區會有2420架商務飛機。占據全球市場10%的份額。

業內人士對商務機的銷售提升信心滿滿。香港飛機零售商戴安娜·周預測,“在未來的10年到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飛機市場之一,甚至會超過美國。”早期,她的顧客主要是香港的企業主管,但是,現在,90%的顧客來自內地。

飛行的難題

幾年前,內地私人飛機從申請到獲飛需要花幾個禮拜的時間,飛機類型和合作方還受到限製。因此,不少私人飛機就會冒險無證飛行,隨時可能麵臨被抓和處罰的危險。這種現象在今天已經很罕見了。一些內地城市正在搞試點,力圖簡化飛行申請程序。亞飛太平洋有限公司總裁伍振東說,“10年前,獲取一次飛行批準要花15天,之後為7天,現在隻要1天或2天的時間。”

北京正在開放對領空的管製,盡管步履維艱。15年前,90%的中國領空對商務飛機和私人飛機是不開放的。今天,這個數字仍接近80%。“雖然說領空控製很嚴格,但考慮到中國複雜的周邊環境,出於安全考慮的管製,還是可以理解的。” 伍振東說。

政府正醞釀簡化審批程序並放寬低空飛行的限製,雖然這一改變,僅對小型飛機有效,對於在高空飛行的商務機和私人飛機來講,這一條令作用不大。但不可否認的是,低空飛行放開必然會刺激國內商務機市場,同時也會加快商務機普及。

另一大問題是用地緊張導致新增機場和擴建困難。這一問題,在北京、上海以及其他一些大中型城市普遍存在。截至去年年底,中國機場總數大概不超過200個。與此相比,美國則有逾萬個機場。中國民航管理局此前曾宣布,計劃至2015年底新建80個,並擴建100個機場。屆時,國內會有230個機場,其中不包括已關閉的廢置機場。但大多數人認為這個目標將難以實現。“改革開放30多年的時間裏,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有些問題仍然棘手,”美國飛行管理方案公司創始人肯·奎爾茲說道。

國內首個公務機基地在上海虹橋機場落戶,曾在其開業的次年即2010年刺激了內地私人飛機市場的發展。作為服務於商務飛機的一站式商店,上海霍克太平洋公務航空中心的成立,提供了商務機所需的從飛機著陸、入港停泊、到保養服務和燃料供給的全套服務。飛機保養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這也是不少中國人把飛機停在境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