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文學家李笠翁就說過,人生是台戲,曆史也是台戲,而且演戲的隻有兩個人:男人與女人。
隻可惜我們中國讓男人唱獨角戲的時間太過久長了。一個子見南子,剛出來了一個女角,又被我們醜化了。好在孔子在,記載孔子思想與生活行狀的《論語》也在。
其實,孔子的離衛,是與南子沒有多大關係的。主要還是衛靈公的不能重用孔子,孔子又有了在魯國時的那種無望感、失意感。
《論語》與《史記》則分別記錄了兩個直接導致孔子離衛的事情,都與衛靈公有關。
《論語衛靈公》說:“衛靈公問陳(同‘陣’)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嚐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衛靈公向孔子請教關於軍事布陣方麵的學問,孔子說禮樂文化方麵的事情吧我還懂,軍事布陣方麵的事情我卻沒學過。其實孔子是懂軍事的,如在公元前484年(魯哀公十一年),孔子的學生冉有率魯軍打敗了齊國的侵略。在慶功會上季康子問冉有跟誰學的軍事,冉有說是跟老師孔子學的。這裏孔子之所以以不懂作答,顯然是對衛靈公好大喜功、連年戰爭的不滿。衛靈公於公元前503年(魯定公七年)就會齊叛晉,附和於齊國與晉爭霸的陣營,此後連年參與戰爭。孔子親眼看到的就有公元前494年(魯哀公元年)夏四月,會齊侯救邯鄲、圍五鹿,同年秋八月,會齊侯於乾侯,救範氏。這個時候正是晉定公失敗,晉國趙鞅與範氏中行氏連年進行國內釁鬥、兵爭不已。他問陣於孔子的時候,正是準備伐晉援救他所支持的晉國範氏的時候。
《史記》則記錄了這樣一件事:“明日,與孔子語。見蜚雁,仰視之,色不在孔子,孔子行。”衛靈公在一次與孔子聊天的時候,看到空中飛來了大雁,隻顧抬頭仰望,神色就不在孔子身上了,孔子因此離開了衛國。這是多麼小的一件事情。要是這樣的事情就可以讓孔子生氣以至於甩手離開,孔子的心眼也就太小了。其實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衛靈公隨著年紀的增大,不僅懶於處理政務,也不談啟用孔子的事情。孔子是在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的時候離衛的,與當年離魯時的情況雖不一樣,在本質上卻是相近的。